第五八二章 大人物的生意(2 / 5)
,所以美国商务部部长胡佛来访也成了必然。 杨秋把招待客人的地点设在西湖大饭店,窗外就是美丽的西子湖。胡佛是位对矿业有着近乎偏执热情的商人,所以早年来中国大都在天津和广州等地活动,此次初见西湖美景也被吸引,赞美道:“感谢上帝。这里实在太美了,真希望一辈子住在这里。” “非常棒的想法,但柯立芝总统恐怕会头疼。因为他找不到第二位向您这样出色能干的商务部长。” “哈哈。” 风趣的话语让会面一开始就充满笑声,胡佛也借机道明来意,希望杨秋帮助他前往哈萨克等中亚地区查看苏联灾荒情况,同时还希望进一步加深两国商贸合作,并希望将西北的某些投资项目开放给美国,促进两国商贸交流。 中美都处于战后的美好年代,两国经济都在高速增长中。中国的情况是市场大产量小,有足够发展空间。美国是制造业大但市场狭小,参战时一直奢望拿到的欧洲和英法殖民地市场根本没能分杯羹,所以才不得不打起苏德重建的机会。日本同样是美国制造业传统倾销场所,反倒是之前的中国因为自身增长迅速,且关税自主后进口商品不再有价格优势,给美国商品进入带来一些困难。 进入中亚是个敏感话题,苏俄对卡拉干达铁矿都限制严格,何况要保护美国政府部长进入该地区。但想到再有几年胡佛就能成为美国总统。想趁美国经济危机大捞一票就少不得要靠他帮忙,所以杨秋想想答应下来,说道:“胡佛先生,我可以下令让军队保护您前往卡拉干达。另外我还要感谢您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关心,我本人非常愿意放开西北供贵国投资,但这件事需要国会和总统府的批准。当然,我国也希望能在吕宋地区进行更多的橡胶和矿业投资。” 杨秋答应保护前往卡拉干达让胡佛很开心,意味着亚洲内陆核心区域将向美国开放,但用吕宋换西北却让他不是很满意。随着中国影响力越来愈大,南洋华人地位提高,向中国更多开放吕宋投资势必会影响当地政治格局,所以这件事需要非常慎重。不过胡佛本人还是非常愿意推动西北换吕宋的想法的,因为他觉得美国在吕宋的地位不可动摇,除非中国出兵否则就不可能打破美国长期控制吕宋的局面。 杨秋也不会白放过这个机会,以建设不足为由要求美国将每年200吨废旧钢铁出口量提高到300万吨,增加高熔点钢材的比例,同时购买两套年产5万吨的电解铝设备,还着重引进电子类产品制造技术。 胡佛不经意的皱皱眉。 提高废钢铁采购量可看出杨秋继续打压日本的心思,但电解铝他就很疑惑了。因为电解铝不是什么新技术,大规模工业炼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