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零章 戴雨农出马(4 / 6)
驶来的四海轮缓缓驶入坤甸港,码头上接亲地或伸头眺望,或高举写着名字的纸牌,焦急的看着正在下船的乘客,旁边船工们则吆喝口号,准备等船停好抓紧时间上货。 坤甸是婆罗洲最重要的华人聚集区,生活着约7万华人。在这里只要会说潮州话或客家话,几乎和回到国内一样。随着国家兴盛大搞建设,坤甸华人发现来这里的祖国船舶多了很多,一批批从新“淘金客”也开始涌入这里。他们和老一辈不同,资本雄厚手笔大,动辄成千上万亩的种植园只是小买卖,还有很多人经营起矿石买卖。 背靠婆罗洲这个大宝藏,坤甸港已经成为荷属东印度对华出口量最大的海港,货物主要为镍、硫、橡胶和木材,还有少量的稻米和胡椒。 四海轮甲板上,一群打扮普通的年轻人靠着船舷栏杆,叼着烟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指指点点。年轻人的旁边还站着两人,其中一位三十来岁,腰骨笔挺双眉如剑,开阖间透着淡淡的肃杀。旁边那位却截然相反,不仅年轻些而且神情兴奋,就像刚脱出牢笼出来见世面的富家公子。 “戴老弟,第一次来坤甸吧?”张海东靠近兴奋地戴雨农,用肩膀轻轻撞了撞递上香烟。琉球行动后他也借欧战机会去锻炼一番,现在已经是16旅上校团长。 “和想的还真不同。”第一次出外勤的戴雨农点点头,他的确第一次来南洋。虽然通过各类情报早已了解南洋的各方各面,可等亲眼看到后才知道和想象的截然不同。尤其是这里已经基本看不到当年兰芳惨剧的影子,如果是不熟悉的人,肯定不知道几十年前这里发生过一场针对华人的大屠杀。 “何止是不一样,多待几天你就知道了。”张海东见到码头上熟悉的老朋友,招呼大家去拿行李,然后笑笑拍拍他:“人都快走光了,我们也走吧。” 下船后,戴雨农见到前来迎接的庄美生。 和名字一样,庄美生是美籍华侨子弟。四十岁的样子,短卦汗衫,头戴草帽,还不知从那弄来一副美国刚流行的墨镜,摇着蒲扇活脱脱一位奸商。其实说起来,他还是苗洛的师兄,前美洲致公堂的弟子。自从师妹嫁给杨秋后,致公堂算彻彻底底成了国社最大的海外力量,几万致公堂弟子洗白家底告别黑帮式的管理模式,学习当年长江帮悄悄改组成立海华贸易公司,其中最大的股东就是杨秋和管理苗氏企业的苗远。 杨秋入股是因为想让海华公司照顾前往南美发展二叔,和派去弄速溶咖啡、神经药物的陈玉堂,却没想到情报部门也看上海华公司这个平台,于是迅速借他们的触角铺满世界各地。 “张老弟,可是好久没见你来了。”庄美生显然和张海东极熟,这让戴雨农暗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