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九章 调整(6 / 7)
,居然要放弃到手的成果,谁会愿意?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内部分量最重,也是最隐秘的一群狂热分子突然表示,无条件支持罗斯柴尔德的选择!要摩根也放弃控制中国央行和货币权的想法,接受目前的合约。 摩根对此非常愤怒,他的确可以利用制造业和金融投资继续逐步渗透一个国家的经济,但那种速度太慢了,哪有制造危机然后强迫对手签订经济援助协议来的简单直接?但在罗斯柴尔德明显不可能回头的情况下,要他单独继续实施对中国的打压,已经完全不可能。 转机到来。 ****ps:以下字数不要钱。 最近很多书友不满,其实宏观经济文写的也苦,看得也累(俺决定,这种以后尽量避免)。 很多热心书友说俺无端生有,属于胡编滥造,俺这里不想解释,但可以告诉大家,此次危机的模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郎危机,和1929完全没关系。国内资料难查,河马专程联系在比利时的同学帮我查资料。法文资料我也抓瞎,只能趁同学有空网上聊天让他翻译。其次就是我自己也写废了这一段,向大家道歉!主要是因为本身不太懂这些,对于书评区内的指责也太在意,导致想快些结束没表述清楚。 但我还是想说!这场戏从七月就一直在陆陆续续找法郎危机的资料(这与某人说我和书友群的同学串通搞其实很无辜,因为河马码字从来不会管书友群的建议,除武器资料)。有条件书友可以去国外网站查资料,就会发现写的其实就是法郎危机。至于出现俺只想说是大背景,是国际市场的通缩造成。当时摩根和罗斯柴尔德看破法国一战后金银交易混乱储备不足(大致和书中民国环境相当)瞬间从市场购买大量金银(手段和章节里描述的手段一模一样,只投入100吨黄金期货和1500吨白银期货的合约单),拉高金银价格导致严重挤兑,黄金对比法郎的价格从1:78瞬间降低至1:130左右,导致市场混乱,政府严令金银交易也没用,最后不得不接受罗斯柴尔德建议,将央行置于别人的监视下运作了整整20年。相比法国的金融制度,民国肯定是一万个不足,或许又有人说早干吗去了?很简单,早不能干,因为欧战是金银输入期,关闭金银交易的最终结果就是黄金和白银无法流入中国。 后来的英镑危机,德国马克危机都是这种操作模式,直接从市场抢购金银制造挤兑和通缩(和大家骂俺不懂现代金融操作手法完全是两码事,法国金融周刊1987年6月的世界经济回顾上给出的评论是“我们被小孩游戏打败了”因为1935前华尔街还是孩子,手法幼稚而直接,最终结果是玩死世界也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