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一章 上海公报(3 / 5)
订单被取消,但4艘新造战列舰的订单肯定不会继续,法国4艘同样也不会完成,因为以中国现有国力是无法长期维持16艘主力舰这么庞大的舰队的,而且西北的压力始终太大,大陆军是必须坚持的路线,所以美国才会有限度支持中国对抗日本。杨秋笑笑:“战列舰不是我国最急需的东西,但我想中美间的商贸却应该继续加强。我国政府已经列出包括7座新水电站,15家火力发电厂、3家汽车厂,叶轮机厂等等在内的144个投资和采购项目阁下不打算请我喝一杯吗?” “不,是三杯!” “哈哈。” 两人谈笑风生走到楼下时,正对广场的大门外已经摆好了长长地灰褐色桌子,法国大使康德和英国大使伯纳德都有些羡慕地看看杨秋身边的汉格尔。1919下半年至今都远东角逐中,美国无疑是最大的获益者。打击了英日同盟,又加深了与杨秋的私人关系,可以想想等中日最终停战后,就将是价值十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订单和合作项目。 中美这两个暂时没有太大利益冲突的国家,将注定迎来一段较长时间的蜜月期。 签字仪式并不复杂,所有一切都是早已谈判好的。但当各国代表和杨秋都坐了下来,当邝煦堃将厚厚的《上海公报》协议文件摆放到各国代表面前时,刚才还喧闹的广场陡然安静了下来。 学生们停止了挥舞旗帜标语,市民们屏住呼吸静静等待,每个人都在暗暗大喊:“落笔,快落笔,快签字吧!”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大名鼎鼎的远东自由撰稿人泰格卡瑞斯先生站在最前面,每当又一位代表在协议上签字后,他都会按动快门记录下这个历史瞬间,而当《上海公报》文件最后被摆到杨秋面前时,这位中国副总统,全权代表深吸了口气,微笑着拿起毛笔缓慢而认真地写下了他的名字—— 1920年1月1日,中华民国全权代表,杨秋。 快门嚓嚓不绝于耳,闪光灯比星星还亮,外国记者们争先恐后记录下这个历史瞬间的同时,他们的中国同行却早已热泪满眶。人们还有没欢呼,因为杨秋已经合上《上海公报》协议书,邀请各国外表走上了早已搭建好的主席台。 主席台上,杨秋热情地每位代表握手拥抱,然后在数万双眼睛的注视下走到扩音器前。张开双臂,低沉的声音席卷着每个角落。 “亲爱的同胞、兄弟、姐妹们。亲爱先生,女士们。今天是个重要的时刻,为了今天我们等待了232年!那一年,康熙帝签署《尼布楚条约》,将本属我中华民族的尼布楚和贝尔加湖等地割让给俄国!美丽的北海(贝尔加湖古称北海)从此消失在地图上,苏武牧羊成为了传说。那时起,多少代中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