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三章 出兵时间(2 / 4)
早早加入了国社希望借这个身份往上爬。 彭寿莘不是很喜欢民党,但这件事他也不好多说所以干脆闭上大嘴巴,可走进去发现吴佩孚居然不在,问道:“师长怎么不在呢?” 徐树铮神色忽然有些激动地悄悄凑过去:“听说昨夜蔡松坡和东北战区的岳鹏都来了,现在正在隔壁开会呢。”听说蔡锷和岳鹏都来了,彭寿莘立刻皱起眉头,暗道不说杨秋只来视察吗?怎么连这两人都来了!难道北面有什么大动静不成?俄国现在消停的很,连下面士兵都被勒令不准越境,日本在满蒙的势力被清了遍后一时半会也组织不起来,至于库伦那些蒙古清贵更是疥癣之疾,要不是不想违反中俄协约早灭几遍了,既然都没事为何还要如此大动干戈? 两人浮想联翩时,昨夜一起抵达的詹天佑正在给杨秋讲解包头至库伦铁路计划,修铁路搞建设这些事蔡锷和吴佩孚等人并不太懂,问道:“眷诚先生,您说的这些我们都不是很懂。只想问一句,包头至库伦铁路如果要修,需要多久?” “铁路之要有三点,人力,资源和地势。”詹天佑本来在成都督促西南铁路网,却突然接到消息让他赶来包头,所以连夜从四川翻山越岭来这里。他现在是铁道部部长,全国铁路都归他管,心愿达成的同时也深感压力,尤其不久前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要求五年内必须完工整个西南铁路网,并且完成长江以北几条干道改造和支线的建设,任务很重压得他都有些气喘吁吁。此刻面对询问硬着头皮分析道:“人力没问题,西北不足可以从中原抽调。包库线的地势总体来说还算平坦,出包头过阴山山脉后基本就是荒漠和草原,技术上看没什么大难度。倒是资源。” 他不说大伙也清楚,限制西北和北方发展的最大苦恼就是资源和运输。目前全国钢产量远跟不上需求,水泥厂建了一家又一家却还是不足,更要命是进入北方的道路艰难,没有铁路很难想象能将上万吨钢轨和必需物资运过来。 “正太线从太原延伸至包头已经开工,照计划是三年后完工,即便增加一倍人力和资源,这段山路也至少两年才能完工。京张线延伸至包头也开工了,可那边道路更难,四年已经是最短期限。”詹天佑不是只关心铁路的普通工程师,他明白国家建设必须配合国防需要,包库铁路和陇海西线事关国家北方安危,既然杨秋突然找他来,说明北面肯定有大事会发生,想想说道:“其实要想迅速打通包头至库伦也并非不可能办到,但那个方案浪费太大。” 说道:“如果不计成本,完全可以用日本修建南满支线的办法使用窄轨,因为窄轨通行效率低货物运输量小,所以对路基的压力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