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山地师的想法(4 / 5)
将远处的靶标击碎,腾起的火团大小甚至可以媲美75毫米野战炮了!让宋子清和蒋方震都顾不上危险,全涌了过去亲自体验一把新式迫击炮的威力和使用方法。只有杨秋暗暗皱了皱眉,问道:“最大距离测试了吗?” 苏洪生还沉静在喜悦中,没注意到他的神色,说道:“最远能打到1100米,但这个距离精度比较差,最准是800米左右。其它也都没问题了,就是碰炸引信咱们产的不行,还需要用德国原产货。” 1100米杨秋挠了挠头,想起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举顺口溜,“八二炮真奇妙,打不响往外倒,倒不好,连人带炮全报销”。这句就是指黑火药做发射药包的诟病,距离短,炮弹弹道不稳定。当时新四军解决的办法是用废电影胶片磨成粉末。现在电影胶片还属于奢侈品,好在硝化纤维已经有了,关照道:“告诉张文景和申树楷,看看能不能进口一批硝化棉,你们用它实验能不能做发射药,要是行的话就干脆采购一套设备,不要怕花钱。自产的引信质量还是要尽快提高,等那些奥匈的工人身体好了后,精密活让他们先做你们跟着学,目前暂时进口一批吧。” 杨秋将需要改进的地方交代完后追问道:“造出了多少?目前的产量每月能出几门?有多少士兵能操作这种炮了?” 苏洪生不敢欺瞒,立刻说道:“主要还是我们没无缝钢管技术,都要靠铸造,所以现在只有八生六门,十二生四门,会用的炮手有十几人了。炮厂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在照图纸仿造您那个七生管退轻炮,所以每月暂定两种口径各六门,这种炮弹也是新造,目前每月只能产三千左右。” “产量不要急,造一门就必须能用一门!我已经向美国订了很多这种炮管,最迟两个月后就能交付,目前最主要还是完善工艺。”虽然杨秋心急要立刻把迫击炮送往贵州实战测试,但为了鼓励大家还是先安慰了两句,才说道:“子清,你立刻发报给张文景,让他以最快速度把这些炮和炮手送到贵阳去进行实战测试,顺便帮帮苏小虎。” 蒋方震和宋子清恰好走过来听到这句,相视一笑。有了这种一个壮汉就能扛着走的大炮,贵州之战中最让大家头疼的重火力总算解决了。 靶场内隆隆的炮声让来找杨秋的陈果夫有些愣神,尤其是见到样子奇怪的迫击炮,脚步更是情不自禁的往那里走。宋子清还是有些担忧陈果夫的身份,毕竟他是陈其美的侄子,怕他知道太多泄密,立刻喊了声:“果夫,有什么事情吗?” 年轻的陈果夫没那么多想法,只是觉得这种小炮非常新奇,听到呼喊立刻跑了过来,拿出电报说道:“巡使,参谋长。刚才我们收到了云南蔡锷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