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四章 江南之行(4 / 6)
下,国民党被推到了一个至为尴尬的境地,留在国民党内的人被目为衰颓腐化之辈,甚至被三青团列为革命的对象。你们说说看,这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吗?” 安毅赞同地道:“国民党的组织机构长期以来为系独大,系对国民党党务组织的缺失,确实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正是因为这样,新建立的三青团既被赋予革新国民党积弊的重任,系自然不能再充当三青团的组织中坚。基于这一考虑,校长在筹组三青团时,主要是启用原力行社成员来承担起这个新组织的组建任务。” 黄绍竑这时也品出味来了,连连摇头:“不妥,不妥,如此一来,战前系与力行社之间的派系宿怨,顺理成章地转变为党团之间的对峙和冲突。委员长本来希望通过三青团来统合和弥缝党内各派,结果反而会导致更加激烈的派系斗争。” “是啊!” 杨杰叹息道:“委员长在组织体制的设计上,存在巨大缺失,三青团与国民党之间双轨竞进的关系,将导致彼此难能相容共济。委员长为将三青团打造为一个革命的团体,因此赋予三青团以自主运作的政治地位,一则为了避免国民党的旧党风和旧习气渗入新组织,二则为了避免国民党的组织机构对新组织掣肘。 “但是,三青团却是经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决议而成立,并在党章中规定了团对党的从属地位,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除了委员长以党总裁兼三青团团长外,国民党与三青团之间并不具有组织体制上的统属关系。三青团自始至终,不受国民党组织机构的统辖。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部对三青团的组织、人事、经费等无干涉和过问的权力。 “从中央到地方,党团之间各成系统,任何将三青团纳入国民党统制之下的企图,均将遭到力行社势力的抵制。上月末我与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长王子壮聊到三青团时,他说一部分三青团员公然以党已成过去,团将代之而兴相号召,置其原意号召青年加入本党之旨于不顾,让人难以接受!” 黄绍竑与杨杰相处多年,长城抗战期间曾经一起共事,后来在庐山军官训练团时,又分别担任团副和区队长,在他心目中,一直认为杨杰虽才华出众,但为人却不近情理桀骜不驯,此时一听,才知道他对政治也有其独到见解。 杨杰继续说道:“由于党与团维持一种二元双轨体制,彼此势必在组织发展上产生竞争和矛盾。比如三青团团章将团员年龄设限在十八到三十八岁之间,这样一来,国民党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只吸收那些缺乏朝气的中年人和保守衰朽的老年人入党;要么与三青团争夺青年。国民党如选择前者,无异于自取灭亡。 “从战前国民党党员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