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五、乘风踏雪下洛阳(三)(3 / 4)
松。从开战到战事结束,只有短短的二十余天,而且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花费在行军之上。 因为战事结束得非常迅速,百姓几乎没有什么损失,甚至有些人连反应都没有反应过来,战争便结束了。 他因为看得兴起,发出的声音稍大了些,顾炎武惊醒了,迷迷糊糊地抬起头,问了一声:“谁啊?” “炎武,你倒是睡得好啊。” “你是……”顾炎武还没有十分清醒,待认出来人之后,忙站了起来:“统帅,你何时回青岛口的,又是什么时候来得我这里?” 那人正是俞国振。 他南下主要是表示对徐霞客或者说对于华夏这些为钻研真理而献身的人的敬意,同时也是迷惑各方势力,南面的事情一结束,他便立刻北上。 不仅他本人北上,事实上,整个新襄大本营,几乎都被要求准备北上。 新襄地势局促,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它的极限,它作为南方良港和一个经济中心是没有问题的,但想要承担起整个华夏的政治经济中心,则还有所欠缺,特别是现在交通还不方便的情形下。 天下一统的大势已经形成,俞国振准备在青岛口建立临时行营,为今后做准备。 “北边的战事,总要到青岛口才能第一时间知道,没有想到等我来了,战事都结束了,比我自己想得还要快啊。”俞国振随意拉过椅子自己坐下,然后道:“炎武,方才看了你的文章,你觉得如今局面,我是该乘胜追击,一举将金陵小朝廷也收入囊中,还是继续我的五年统一计划?” 这个问题,俞国振还是第一次问起。 今年收复北方,这是俞国振的暨定方针,但是,击败建虏实在太顺利了,原本以为会在京师出现的攻防战并未出现,因此原以为要持续到来年的战争,秋天就结束了。紧接着的消灭牛金星的战役同样顺利,顺利到连俞国振自己都吃惊的地步。这种情形之下,华夏军略委员会内部,已经不只一次响起“打到金陵去统一全华夏”的呼声。 打到金陵去自然毫无问题,能加速华夏的统一进程,俞国振也是非常欢喜的,但问题是,他做好准备了吗? 河北、河南,有近两千万的百姓需要管理,以如今华夏每五十人一名官吏来计算,这里就需要四十万官吏。 “崇祯十二年时,统帅就已经有席卷天下的实力了,自立为帝,入朝换代,根本不在话下。”顾炎武也没有想到俞国振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回答道:“那个时候,统帅为何不曾动手?” 他和方以智有过很多通信,两人对俞国振行事目的风格进行过仔细推敲,推敲的结果让他们很震惊:在别人看来,称皇为帝开创一个朝代便是人生功业的顶峰,可是俞国振明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