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大动干戈(2 / 4)
有钱赚,胤誐立刻就问道:“十四弟,咱们能不能入股?” 胤祯夹了口菜,细嚼慢咽之后,才斯条慢理的问道:“十哥有钱入股?” 想到‘四大恒’和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份,动辄就是数十万,上百万一分的股份,胤誐脸上的笑容不由一僵,很快又绽了开来,殷勤的给胤祯斟了一杯酒,才道:“谁不知道十四弟最为仗义,这次给我们多少干股?” “十哥,别盯着这点小钱。”胤祯笑吟吟的道:“您这叫与民争利,我办这实业,意在引导、激励大清的官绅士民办实业,咱们要赚钱,得去海外,用奴隶开矿,来钱才是最快的。” 胤誐一听,便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登时没了精神,八阿哥胤禩见是空档,放下了筷子,又将话题拉了回来,“十四弟,整顿旗务,您可有大致的章程?准备从那些方面着手,咱们也好准备。” 听的胤禩这一问,胤祯不由停箸凝思,整顿旗务,自然是从八旗的机构、体制、作风等方面入手。 八旗制度是大清的重要政治制度。最初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三方面的职能,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一手创立,初建时仅只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后又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为扩大兵源,又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 各旗的都统即是旗主(满语叫固山额真)是一个旗的首长,拥有很高的权力,与旗下的旗民有着严格的主从关系,旗下的旗民都隶属于旗主,与皇帝反而是间接的关系,即使是皇帝要调用旗下的旗民,也必须通过旗主。 八旗的所有权,完全可以说更多的是属于旗主,换一种说法,就是所有的旗民都有两个主子,一个是旗主,一个是皇帝。 就实质而言,八旗旗主的这种特权和中央集权是相冲突的,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皇帝要直接掌管旗民,加强皇权,而旗主则要维持对旗下旗民的所有权,从而导致旗主的这种特权与皇权的矛盾日益尖锐。 因此,自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以来,诸王和旗主的权力就不断受到抑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清太宗将八旗分为两等: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有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直接隶属于皇帝,剩下的归属王公宗亲的五个旗则定为下五旗。 可以说,大清前期的皇帝,都必须先在八旗内拥有绝对优势、得到普遍拥戴,才有机会登上皇帝宝座,否则,即便是登基,也是傀儡。 八阿哥胤禩争储采取的主要手段,便是拉拢各旗的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