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2 / 4)
英布这才猛然惊觉,只带着两万人马来追杀韩信的确是太冒失了,不过这时候才后悔却已经晚了,他的两万人早已经被几十万齐军团团包围了,黑暗中,到处都是齐国士兵,到处都是火光,到处都是杀伐喧嚣声,英布甚至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突围。 其实,既便英布知道齐军虚实,只怕也无法带着禁军突出重围了。 英布的两万禁军虽然是精锐,可在此前攻击齐军大营的战事中,他们就已经跟曹参的十万大军恶战了一场,刚刚又追杀韩信大军的屁股杀了五十里,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全都已经到了极限,现在根本就是强弩之末了。 而且,淮南军的装备也明显不如楚军! 在齐军弓箭手、飞矛手一波波的打击下,禁军的伤亡迅速增加,当齐军死士从四面八方发起猛烈的攻势时,淮南禁军的阵形终于开始松动,既便有英布在,也同样无法阻止淮南禁军的败亡了,说到底,英布也是人而不是神。 无奈,英布只能收缩兵力结成了数阵,准备死守。 现在,英布唯一的希望就是楚国大军能够尽快赶来,再不济,召震、肥铢他们带着淮南大军赶来,没准也能迫使韩信退兵。 英布却不知道,国内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在关于是否发兵解救英布的问题上,国相蒯彻、中大夫贲赫、上将军召震、末将军肥铢等文武大臣已经快要吵翻天了。 上将军召震以为,淮南军不能轻举妄动,当奉太子守好彭城。 说白了,召震已经不认为英布还能回来,心里已经做好准备,要立太子为新王了。 中大夫贲赫、末将军肥铢则认为,英布是淮南王,不能不救,既便明知不敌,也要发动淮南大军前去接应。 蒯彻则还有一重担心,那就是一旦淮南大军倾巢而出救淮南王去了,楚军会不会趁机偷袭彭城?虽说楚国跟淮南国是盟军,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盟约都是靠不住的,如果楚军有机会一举灭亡、吞并淮南国,相信毕书是绝不会心慈手软的。 这时候,英布驭人不善的恶果就显现出来了,蒯彻是国相,名义上是英布不在时淮南国的最高长官,其实却不然,无论是召震、肥铢这些军方大佬,还是贲赫这样的朝中大员,当英布不在时,他们几乎都不怎么买蒯彻的帐。 十几个大臣吵到天亮,还是没吵出结果。 彭城城外,楚国大军已经进驻齐军大营。 韩信的王帐已经成了毕书的临时行辕,夜深人静,可行辕里却依然是灯火通明,毕书正在认真总结泗水之战的心得体会,尤其是其中的细节,都被他仔细写到了公输纸上,前前后后居然写满了百来张、长长一篇。 然而,望着这厚厚一沓手迹,毕书却蹙紧了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