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信号过滤器(2 / 3)
鸿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不断测试调试,才最终定稿的,据他所知,国内还没有类似的产品问世。 之所以花费这么大的心思做这么一个东西,主要是因为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周围工厂越来越多,空中出现的干扰信号也越来越多,对林鸿的业余无线电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讲,所有的电子设备都会不断向外发射着无形的电磁波,只不过有大有小而已。这些电磁波虽然对普通人的生活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却给“火腿”们带来非常大的困恼。 以前可以非常清晰收听的信号,现在越来越模糊了,往往是许多噪音夹杂着有用的信号,直接收听根本听不清楚,这就对火腿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收到的信号中过滤那些没用的噪音,接收其他火腿传递过来的真正信号。 这其中的难度提升并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成倍提升,非常考验火腿的技术能力。但久而久之,往往就成为了枯燥而且没有任何意义的重复姓劳动。 林鸿为了提高自己的收信效率,于是就设计了这个“自适应信号过滤器”,将这个装置安装在收信端,会自动过滤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无效噪音,从而可以大大节省艹作者的时间和精力。 将最后一个元器件焊好,林鸿将其拿到工作台旁边的业余电台收信端处,将收信端的一个电缆插口拔出来,然后将小盒子串联在中间,很简单就将其安装完毕。 工作台旁边的这个业余电台,被安放在一个大约一米多高木架子上,中间有许多格子,里面放着不少设备,其中正中央是一台黑色的收发信设备,比老徐头之前那台要更美观,体积也更小,上面分布着一个蓝色的液晶显示屏,和几个用来调频和调幅的大大的圆形旋钮。 在收发信设备的两端,则还有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设备,基本都是一些辅助工具,例如被改装过的开关电源、功放套装、电源滤波器、转换开关、语音呼叫器,以及用来发送摩斯电码的电键装置等等。 这些东西洋洋洒洒地装满了整个架子,最终组成了一个非常专业的“业余电台”。 这就是林鸿这三年来不断努力的全部心血结晶。 整个木架子前面是有一张木板门的,平时林鸿不使用电台的时候,就用牛头大锁将木板门给锁住,除了他最亲近的人,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个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当然,孙武肯定是知道的,不过没有经过林鸿的允许,他也从来是从来不能碰这些东西的。孙武虽然觉得这些东西非常牛逼,但是艹作起来实在是太复杂了,他仅仅在林鸿组建电台的初期迷恋过一阵,后来就彻底失去了兴趣。 在孙武看来,林鸿就是个疯子,没曰没夜地守着这个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