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虫潮(2 / 3)
这里的花苗明显比别处茁壮,只要不出现大的气候灾害和虫害,大丰收是没跑了。 那些白蜡树苗就更不用说了,它们本来就挺皮实的,这一个多月以来,朱八斤又发动了徒弟们到开封周边的各州县一顿划拉,只要发现了白蜡树,不管大小一律连根挖起,全都移栽到了琼林苑中,以满足那些小虫的胃口。 要说秦虎的媳妇还真不愧为养蚕世家,尽管嫁过来之后再没侍弄过蚕虫,但养起白腊虫来依旧雌风不减当年。 现在那几屋子白腊虫茧都已经破壳,先孵出来的白腊虫长到了小米粒大小,褐色,但它们所在的笸箩里已经是白花花一片。 两旬,仅仅20天左右白腊虫就已经开始分泌蜡丝了,这比洪涛预计的要早十多天。 白腊虫分雌雄,据秦虎的老婆讲,只有那些成群爬在树枝上的虫子才会分泌蜡丝,而待在叶面上的虫子极少分泌,想来就是分公母的。至于说哪种是公、哪种是母她也不清楚,还需要继续观察,待到虫子转换形态时就能一目了然。 “明年再说明年的,到时候官人自有办法!”按照这个速度繁殖下去,还得买更多的笸箩以供腊虫居住。 这些小玩意太多了,一个茧子里不是一只而是一群,差不多一个卵包里孵化出来的虫子就要占据一个笸箩。 秦虎老婆说琼林苑里这些白蜡树可能供养不起明年的腊虫,因为这玩意产卵太多,又有人保护没有天敌的祸害,数量会呈现几何量级攀升。 洪涛自然不怕虫子多,不多怎么赚钱啊。这还远远不够,不用等到明年,今年入秋自己就要开拓更多的白腊虫养殖场。 依旧还用预收购模式,让那些地不够种的农户去不适合种庄稼的荒地种树养虫,再由自己统一收购。双方都赚钱,谁也不亏,还能绿化。十多年后又有木材可以砍伐,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其实现在洪涛已经不缺钱了,自打乌金行正式投产之后,乌金的名字就灵验了。开封百姓对这种没什么烟但火力旺盛还耐烧的蜂窝炭接受得很快,然后带动着新式蜂窝炉也一起走进了各家各户。 胡二手下的工匠已经不够用了,但焦炭窑的工程还不能耽误,无奈之下只好找到驸马求助,总不能眼看着到手的钱不挣。 洪涛也变不出熟练工匠,但他有一肚子坑人的坏水儿。看在胡二父子这些日子对焦炭窑尽心尽力的份儿上,稍微挤出一点来就够他们父子吃喝一辈子的。 “加盟!”这就是洪涛的坏主意。 “去找你的同行,和他们讲清楚,盘炕和蜂窝炉的手艺可以教授,但每盘一具炕、一具炉灶,都要上交十分之一的工钱当学费。他们多了活计可以赚到钱,你省了人手依旧赚钱,蜂窝炭销量还会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