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1章 商议攻打埃及 正式开始了(2 / 5)
但不论百官如何讥笑练子宁,退休之制已经建立起来,已经无法被更改了。 允松了口气。这时也已经到了十月,快要进冬天了,按照往常的惯例冬日不会有什么事情,允以为自己能松快些。但他没有想到,那一件本该在几年后才开始的事情,竟然马上就要拉开帷幕。 “解卿,今后这样的小事,爱卿自己处置了即可,不必再让朕过目。”面对着又拿了一碟奏折过来的解缙,允说道。 “臣一时疏忽了,请陛下赎罪。”解缙好似忽然想起来这件事一般,忙请罪道。 “你这也是小心谨慎,朕又怎么会怪罪?只是朕的精力也有限,这么多事情若都是朕一人处置也忙不过来,所以让你们分担些,以后不要这样糊涂了。”允又道。解缙行了一礼,回去继续票拟,或者批阅奏折。 在推行了退休之制后,允正式赋予四辅官更多的权力。他们可以批阅部分奏折,还拥有了自己的属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或助理。将来允还要在皇城中为他们设立单独的办事房屋,让他们能够真正担负起部分丞相的权力。因此事符合百官的利益,所以几乎无人反对。 当然,允也不会让他们拥有汉代丞相的权力,那太大了。允仿效的是宋代的丞相制度,四辅官类似于中书门下平章事。既然仿效的是宋代制度,那当然要有参知政事,允以翰林院学士加侍郎衔(四辅官则加三孤衔)充当类似于参知政事的角色,牵制四辅官;同时,四辅官剔除了武将,全部都是由文官担任,但军权摆脱了四辅官的制约,有关诸事由大都督府的‘朱雀阁会议’商议,上报允。 经过这些改革,皇帝需要亲自处理的事情更少了,但仍然保持了无人能够从制度内篡位(毕竟宋代也没有权臣能够篡国),允对此颇为满意。 允又批答了几份奏折,见到其中一份奏折上写的是河南又遭了灾,请求减免来年的税赋与拨款赈灾。允想了想,先在奏折上批答了着户部拨钱粮赈灾,又宣锦衣卫指挥使入宫来见他,让他透过锦衣卫探查当地的灾情是否如同奏折上所说的这般严重。 不多时锦衣卫指挥使赶到乾清宫,听陛下吩咐差事后忙答应。但就在允要让他退下之前,这人却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奏折,同允说道:“陛下,这是自印度转回的奏折,因据闻此事事关重大,锦衣卫的驿路更快些,就透过锦衣卫送到京城。” “从印度来的?事关重大?”‘莫非那些个表示臣服的番国又要造反不成?’允想着。 他一边想着,一边从锦衣卫指挥使的手中接过奏折,打开看起来,就见到第一页写着‘臣等治理印度诸事,及与卡斯蒂利亚国使者外交之事’。‘卡斯蒂利亚使者已经到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