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章 下一步的铺垫与孟加拉的"终结"(3 / 4)
时也激动起来。这可是他头一个孩子,与自己血脉相连之人,在印度他得知儿子出生的喜讯时激动的不能自己,一下从床上跳起来,差点摔到地上。这时还能坐在椅子上已经比当时有所进步了。 “哈哈,你可比当初父亲头一次见到孩子要激动多了,好了,父亲也不与你多说,咱们一起去承乾宫。”允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来,带他一起向后宫走去。 文见到自己母亲妻儿的场面不消细说。总之文与母妻儿都十分高兴,三代亲密且温情的说着话。不过允时隔几日又见到自己头一个孙子辈的后代,再看看文,觉得有些温馨的同时又想着自己是否已经老了?‘不,我今年才三十六岁,就算是虚岁也才三十七岁,根本不老。’他自己又连忙否定了刚才的想法。 文在京城待了近五个月。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十五之后,向允提出返回封地。允问道:“你可有什么需要父亲给你的?” “父亲,旁的儿子也不需要,只是求父亲多给儿子一些人口。”文回答:“孟加拉当地的土著极多,若是汉人太少,即使儿子能坐稳王位,也会完全受制于当地的土著。为了能让藩国如臂指使,必须得有很多汉人才行。” 文在孟加拉日子久了,越来越觉得父亲当初说的‘汉印分制、表面相等’的策略是多么正确。手下的大臣分为汉印两边,他作为君上完全可以独自一人作为第三方,这样就形成了最为稳定的三角,他完全不必担心被人篡夺了权力,即使没有大明在背后也不必担心。只是要让这个三角稳固,没有足够多的汉人人口是不成的,所以他要向父亲索要人口。 “为父可给不了你太多的汉人。你也知晓现下向父亲要人的地方有多少。”允道。不过他在文要再次出言说话前又道:“不过父亲可以给你许多可以当做汉人用的人。” “父亲,什么叫做可以当做汉人用的人?”文无法理解这句话。 “就是比如越藩、苏藩、宋藩等地懂得汉话的土人。这些地方的土人和汉人的长相区别不大,若是会说汉话,旁人可区分不出来他们是否是汉人。但他们又不是汉人,若是放在本地不能信任;但若是将他们送到其他地方,比如印度,他们与当地的印度人区别更大,不自觉的就会靠拢汉人。所以父亲说,可以把他们当做汉人用。” “这样的人南洋的几位王爷也不愿意放吧?”文说道。这样的人就算不能当做汉人信任,但在统治土人时也很有用。 “自然要用汉人置换的。” “那为何不直接将汉人送给儿子?” “因为原本就要向南洋的藩国输送汉人,现下只是多了置换一个当地人这一步,若是将汉人都给你了你,南洋可就没有了。”允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