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 金融改革——货币兑换(3 / 4)
去吧,我不耽误您的时候了。”张幕城也说道。 唐伯鹤又与他说了一句,随即转身向自己家赶回去。在回去的路,他又想起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各个寺庙、道观的钱庄也愿意兑换金币?’ …… …… “这自然是朕给他们下了旨意(口谕)的缘故。”三日之前,面对户部尚书陈迪提出的相同的问题,允熥回答道。 “这,若是他们阳奉阴违,如何处置?”陈迪又问。他才不相信一道圣旨,还是口谕,能让这些寺庙、道观愿意接受宝钞兑换。 “爱卿放心,他们必定不会违背朕的圣旨。”允熥自信地回答。 他的自信当然不是基于自己的口谕。虽然在大明的地界没有人敢公开违背他的旨意,但阳奉阴违的情形是存在的,有的时候允熥也没办法。但这份口谕,允熥相信他们一定会遵守。 原因嘛,当然是以僧道录司的名义将京城开设了钱庄的寺庙、道观的掌事人全部召集起来后,由书舍人胡俨对他们暗示:若是哪家不遵守朝廷的命令,一旦被发现,以后不许开设钱庄、当铺。 金融业这一行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几乎是空手套白狼,谁也不想放弃,真要是因不遵从圣旨被迫退出,损失太大,哪家都舍不得。而且借壳重新开设也不成。一来没有了教派背书,百姓的信任度会大大降低,生意会差很多;二来,若陛下真的想查,借谁的壳都能被查出来,到时候处罚会更重,下场会更惨。 而且允熥也不是只有处罚的威胁,也有鼓励。胡俨唱过白脸,杨荣来唱起了红脸。“诸位高僧、真人,这对诸位也未尝不是好事。” “诸位高僧、真人,钱庄这一行当如此赚钱,不知有多少人眼红。现下只不过规模还不大,所以无人插手,但随着京城越来越繁华,这一行当赚的钱越来越多,总会有一日有人要插手。到那时诸位如何保住自家的产业?” “若是此时听从朝廷的意思,以后有朝廷护着,没人敢对你们动手了。” “而且,”杨荣又说道:“户部有感于钱庄、当铺行当十分混乱,多有开设不久关张的,致使百姓、商户损失惨重之事,有整顿这一行当之意,一般人不许开设。诸位高僧、真人的钱庄替朝廷办了这个差事,朝廷岂会不许你们开设?” 听到杨荣这番话,在场所有的人都忙说道:“必定听从朝廷的命令。” 杨荣适才讲了两个好处,其一是让他们能保住自己的产业。虽然如同栖霞寺这样的寺庙在普通百姓看来已经是庞然大物了,但在真正的大鳄,如说徐家、常家、李家、蓝家这样勋贵眼还算不什么,现下陛下似乎又鼓励他们做生意要走宋代的路子,若是顶级勋贵要夺,或者‘入股’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