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2 / 3)
声;你这次立下的功劳不小,不会有什么非议之声。”允说道。 允刚才所说的也确实是钱明林所担心之事。在观场上一次升两品四级的官职未必是好事,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外,大家都是一品一品甚至一级一级升上来的,就你一下子升了两品,太惹人注目,他又不是当年詹事府的人。 不过自己这次确实也立下了大功,涉及到与皇上有关的大案,大家应该应该不敢多说什么。何况陛下既然这样说了,他也不能再推脱。 所以,“臣谢陛下隆恩。”钱明林跪下说道。 允又和他说了几句话,让他下去了。 随后允将宋亮、杨任、随身而来的几个中书舍人、通事舍人等叫了过来。 等这些人都到齐后,允没有说话,而是将让人抄了几份的供词递给他们看一看。 他们几个拿到供词后扫了几眼也都马上面露惊讶之色,城府最低的几人甚至喊了出来:“这怎么可能!” 只有久经大场面的杨任和宋亮还撑得住,但杨任将整个供词看了一遍后也不得不感慨道:“若不是有这供词,臣是万万不敢相信此事居然和帖木儿汗国有关的。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竟然会是这两个大案的幕后主使。” 是的,采生折割案和巫蛊大案的幕后主使,让允和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惊讶的幕后主使,竟然是帖木儿汗国。 当然,说帖木儿汗国是幕后主使略有问题,因为帖木儿本人并不知晓此事。 根据苏冬里的供词,事情的详情是这样的。当年朱元璋过世、允继位那一年帖木儿派出了使者来到大明,名为朝见实则探查大明的情形。 正好那一年大明设立了上沪市舶司,帖木儿派来的使者满拉哈将此事记住,等他回到撒马尔罕城后就将大明设立市舶司的事情告诉了帖木儿。 帖木儿本人对此并不在意,一个做买卖的地方而已;但是帖木儿的情报机构主管却将此事记挂在了心里。 大明与其它的国家不一样。此时大明有着全世界最完善的户籍制度,想要派人混进去可不容易;色目人又受到歧视得不到多少有用的消息,少数身居要职地色目人也已经反教,负责情报机构的人正头疼除了派出光明正大的使者外如何刺探大明的情形,就将目光投向当时刚刚成立的上沪市舶司。 既然成立了市舶司,那就得允许各国的商人来这里做生意,要不然仍旧只是大明的商人做生意那还设立个屁的市舶司。而既然允许各国的商人过来,就给了他们做情报工作的机会。 几个帖木儿帝国的探子就在建业元年被派到上沪市舶司,以番国商人的名义做掩护四处刺探情报。 建业二年底允要设立宝安市舶司的消息传来,虽然宝安离着大明的京城很远,但负责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