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粮典婿(2 / 4)
市或者远赴海外,但汉人肯定会造反的。国家将他们强制移民到其他的省份还好,若是要将他们强制移民海外,他们也会想方设法逃亡甚至暴动;而城市手工业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迅速扩大规模容纳这么多人就业。 并且海外的粮食大量涌入大明会使得农村地主的利益也受损,迅速激化地主与商人的矛盾。现在大明的大多数官员都出身农村,他们的利益急剧受损一定会坚决反对允的对外开放政策,之后允所推进的任何改革都会有无数人拖后腿,什么也干不成。他即使杀了这些人换上来的官员也一样。 ‘果然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任何激进的改革最后都不会成功。还是让这一过程慢慢来吧。’允想着。 “齐卿,你想的很周全,提醒了朕,为大明立下一功啊!”允说道。 “陛下谬赞了,即使臣没有想到,大明这么多官员,早晚有人会想到,臣不敢居功。”齐泰说道。不过他虽然嘴上这样说,心里也有些得意。 “哎,话虽如此说,但到底是齐卿谏止了朕。朕一向是赏罚分明。”允随即把金善叫过来,对他吩咐道:“拟旨,户部尚书齐泰,公忠体国,……,加授资德大夫。” 金善不知道他们刚才在说什么,有些奇怪,但马上开始拟旨。齐泰又开口推辞几句不得,只能跪下谢恩。 这件事之后迅速在京城百官中流传开来。对经济十分迟钝的官员们并没有意识到若是允许海外的粮食大量涌入地主的利益也会受损,所以没有意识到地主与大商人的阶级矛盾,他们主要是赞颂齐泰的勇于直谏,顺便赞颂一下皇帝积极纳谏。 允松了一口气。不仅是因为阶级矛盾没有暴露,也因为百官忽略了他的头发。 ……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冬辅官解缙,……,……,今任命为《大明大典》主编官,钦此。”七月二十日的朝会上,允的侍从宣读了这样一道圣旨。 允在今年年初文官们集体攻击勋贵时为了转移文官们的注意力抛出了编纂《大明大典》这个诱惑。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当时所有的文官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集体攻击勋贵的行为也马上终结了。 但因为允拖得时间太长了,大家已经有些疲劳了,这件事对于注意力的吸引已经微乎其微;并且解缙已经完成了《元史》的收尾工作,允就正式宣布将由解缙担任主编。 当然,允也同时任命了五个副主编,都是朝中的饱学之士,可以将四书五经从头背到尾再从尾背到头的人,允这样的和他们谈论经义两句话就会被绕晕。 不过允任命这些人也是迫不得已。解缙的才能已经得到了充分显露,不管是亲自编纂还是组织编纂都十分拿手;这些饱学大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