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粮食和军歌(2 / 3)
缓压的作用,大头还是那些名贵的货物。这些大米又不是主要运来的货物,赔钱也算不了什么。”郑派说道。 “那你既然也干起正经买卖了,为啥前一段时间没有来上沪做生意?上沪已经开海三年了。”萧卓说道。 “哈哈,别以为只有你们大明才有发财的门路,南洋也一样可以挣钱。这次的这些值钱的货物是帮着另外一个人运过来的,顺便见见你们几个老兄弟。”郑派说道。 “什么人能让你帮着运货我就不问了,可你在南洋到底在哪发财呢?”萧卓好奇地问道:“做正经买卖,肯定是在大明最挣钱。” “怎么,你也想掺和一脚?”郑派反问道。 “没有,没有,我在江浙这边生意做得好好的,怎么会放下这些产业去南洋?我只是好奇而已。”萧卓说道。 “你要是想掺和一脚,可以拉你入伙,只是好奇就不能说了。”郑派说道。 听了郑派的话,萧卓更加好奇,但既然他不愿意说,他也不能强迫。萧卓把钱给了郑派,和他约了时间明日喝顿酒,就回过头来督促把米运到船上。 当天下午王仁德把松江府的大粮商约了过来,他们将一万多石大米卖给了粮商。 第二天上午他们找到了市舶司提举**,和他说了从南洋买米过来之事。 **一听就觉得这事很严重,谷贱伤农在农业社会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算没有他们几个汇报,自己若是知道了也必然会上报朝廷。 现在海务院虽然已经挂盘成立了,可院使张彦方都在宝安兼任提举,实际上还是一个空架子,上沪市舶司等于直辖。**忙不迭地写了一份奏折送至京城。 …… ……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蛮夷兮,觅个封侯!” 六百名讲武堂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列,齐声高喊着新鲜出炉的军歌,从允所站的台前走过,声势惊人。 允对金纯笑道:“很不错,有了那么一个样子了。” 又对罗贯中说道:“这首歌曲听起来也很好,简单明快,士兵们也都能听懂,是谁写的?朕要奖赏于他。” “正是臣所作。”罗贯中说道。 “哈哈,老罗你还能做出这样的歌曲来,很不错嘛!既然如此,朕当然要奖赏于你。” “中军都督府文宣司司正罗贯中,朕授你奉议大夫阶,升授奉政大夫。”允说道。 “臣谢陛下恩典。”罗贯中要跪下说道。 允扶住他说道:“老罗,你已经七十多了,我大明一向是尊敬老人,朕特免除你对朕的跪拜之礼,你就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