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吴王府(2 / 3)
过武吧,武艺要练起来,倒不是为学习一身好武艺,而是让身体强健。” 他看着文奎懵懵懂懂的样子,又看着允不太赞同的表情,想了想说道:“明年文奎就七岁了,二哥将他送到京城的皇家学堂,和他的叔叔、兄弟们一起读书吧。” “陛下,这,”允不愿意让文奎这么早就去京城读书,他对于允的教育方式不太赞同。但他没有理由拒绝允的要求,“这”了半天最后也只能说道:“等明年开春,臣就将文奎送到京城陪同读书。” “要在二月二之前,二月初三是每年皇家学堂开学的日子。”允说道。 允对于亲王和亲王世子这些将来必然会封国之人都十分重视,他们再加上各位亲王的第二顺位继承人(防止世子早夭),都要收拢到京城统一教育。文奎是吴王世子,允在允已经纠正不过来的情况下只能抓紧下一代的教育了。 并且允毕竟是自己的兄长,自己任用他顾虑很多;但文奎不一样,等到文奎接任吴王之位时他们这一系已经距离帝位很遥远了,也不必有什么顾虑。 允这时忽然问道:“昨日你去邀请陈继入朝为官时陈继都说了什么?”他不愿再谈论这个话题,说起其他。 “禀父王,儿子昨日去邀陈继入朝为官时……” 陈继也不知是真的是对母亲孝顺到了极致,还是假意矫情,或者是出于担心洪武年间观场阵亡率太高而以奉养母亲为由推脱,反正即使是文奎亲自相邀,他一开始也推脱不愿为官。 但正如胡广等人预料的那样,亲王世子亲自邀请,他的家人、族人都劝说他出山为官,他的母亲吴氏更是以自缢相逼,陈继最后无奈答应为官。 不过允接见陈继时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他其实心中也十分得意。毕竟,亲王世子相邀已经能类比于三顾茅庐了,搁到谁身上谁都会得意一番。 允还听说现在杭州城内已经有戏曲作家编写折子戏赞颂此事了。 允还在心下思索:‘要不要以后等文奎长大后将陈继任命为他的右相?这样就是一出‘少年王子慧眼识英才,天命奇英鞠躬而尽瘁’的佳话了,没准自己还能混个che:n-g人之美的角色。’ 允正想着,允说道:“既然他愿意受征召就好,如此英才流落民间实在是朝廷的损失。”他转过头又对允说道:“陛下,臣也曾经意图招揽陈继,但因为不像陛下这般求贤若渴所以没能招揽成。陛下愿意如此礼贤下士,实乃大明之福,江山社稷之福。” “但陛下可不要将人才求来后就束之高阁,充当门面。英才当为英才之事。” 允意有所指。允以附逆案查处江浙官员无数,就算允一门心思窝在府中研究学问也不可能一点儿也不知道。 他也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