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松绑(2 / 3)
胡广他们都有些眼红。 允做事主张能做到位的就一步做到位,陈继此人身为杭州当地人,又极其出色,允本来就不会因为门户之见而将他束之高阁;既然如此,不如极尽礼遇让他不得不入朝为官。 允继续说道:“朕路过常州府时,还听说一人,名叫陈济,读书过目不忘。现在朝廷仍在编纂《元史》,朕决意征召其为史馆编修。” “朕路过苏州府时,听闻苏州有一人,名王,博闻强记,当地的乡老曾经举荐过他。朕决意同样任命其为史馆编修。” 允一连任命了四人为官,又对练子宁他们说道:“你们在杭州为官,可有英才要举荐给朕?” 练子宁说道:“陛下,钱塘县教喻胡俨,南昌人,臣曾与之深谈,觉察他很有本事,请陛下提拔。” 胡俨?允听到这个名字、又确认了他的籍贯后,练子宁之后到底说了什么他都没听,只是在心中想着:‘明史记载上永乐朝最受重用的十个大臣,最后一个终于被朕找到了。’ 他待练子宁话说完后,马上说道:“既然练卿举荐,那么当然是大才了。朕同样征召他为中书舍人。” 允随即让金善草拟四份圣旨,经他检查无误后下发。其中一份直接交给杭州当地的警察,另外三份分别送至苏州、常州。 允又对王喜说道:“你亲自走一趟吴王府将文奎叫来,若是吴王或吴王妃询问,就说朕有事要让文奎做。”王喜领命而下。 胡广此时忽然又问道:“陛下,在田赋上可否对浙北诸府宽松一些?” “不可!”允斩钉截铁的说道。他倒不是完全不愿意给农民减负,但问题是以现在大明对农村的管理水平,根本无法保证降低农税会让农民得到实惠。 就好比历史上满清前期,玄烨下旨‘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取消了多余人口的人头税,后来他又在自己六十大寿那一年宣布分三年取消全国所有省份一年的赋税。 但普通农民压根儿不知道这两件事,该这么交税还怎么交税,多交的钱自然被各级官员瓜分了。广有一个好官派人敲锣打鼓去乡下对农民宣传不必交税,引起广所有官员的记恨,他也被弹劾丢了官。 所以对于允来说,除非是彻底取消的税赋比如摊丁入亩,或者某地遭了灾,否则他绝不降低或者暂时取消某地的农税。 “朕对于浙北士绅另有安排,以让他们对大明忠心,不必削减农税。”允又补充道。 虽然练子宁等人都对允补充的这句话半信半疑,但既然皇帝已经这样说了,他们就只能听从。 允自觉多数事情都已处置完毕,剩下的那一项他还要考虑,不会今日或明日就做,所以决定先放松一下。他对胡广说道:“明日清出西湖一角,朕要看一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