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调换文武官员(3 / 4)
虽然算不上一流的武将,现在自己手里的大将不少也不缺这一个,但是这样任由他担任不重要的官职是浪费人才啊!一定要重用。’ 允仔细看了看盛庸的新任命:鲁王左卫指挥使,兼任鲁王府仪卫司仪卫正。 按照大明的初年的规矩,亲王三护卫的指挥使品级相同,权力一样大,谁也管不了谁,都是由亲王统领。但是对于鲁王这样曾经设立过三护卫,但是之后因为新任的鲁王年纪还小不能领兵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亲王三护卫有事,谁是最后的拍板人。 朱元璋为了解决这个事情,于是让某一位指挥使,通常是左卫指挥使,兼任仪卫司仪卫正,作为最后的决策人。当然这只是临时的处置方案,等到亲王就位了自然是凡事由亲王最后决定。 所以盛庸的新任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总兵了。允觉得这还是比较重要的岗位,并且对于之前只是指挥使的盛庸来说也是相当于升官了。所以允想了想,决定还是暂时维持这个任命不变,再找机会提拔。 然后允把这一份折子都看完了,就也批上了‘可’之后,就让下发了。 然后允想起了自己四年以前北巡的时候,曾经在凤阳见过的担任凤阳卫指挥使的前任锦衣卫指挥使郭洪涛了。允记得郭洪涛对于处理情报很有一套,当时是想着继位以后让他管着对外情报机构的。 允让中书舍人拟旨:‘宣凤阳卫指挥使郭洪涛入京进见。’ 之后允害怕自己又忘了铁铉与盛庸,对王喜说道:“你把盛庸与铁铉这两个名字记下来,等到明年年初了与我说。” 王喜应诺。 允害怕王喜也忘了,又让小宦官返回他在干清宫休息的寝殿用纸写上‘盛庸、铁铉’两个名字,然后贴在书架的侧面。 然后允才放下心来,继续看着折子。 这时允见到了一个折子,内容是推举徐膺绪为都指挥使。 允是允许底下的大臣推举官员的。毕竟大明这么大,官员这么多,他指不定就埋没了什么人才,所以即使是他已经示意要亲手拟定的常设总兵与都指挥使的官职也允许大臣举荐。当然,他听不听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徐膺绪显然不应该在这个可能埋没的武将名单当中。徐膺绪可是徐达的三儿子,现在当着中军都督府的指挥佥事,怎么也不可能是允不知道的人物。并且大家都知道徐膺绪没有什么本事,只不过是混饭吃而已。 允想了想,然后联想到现在徐晖祖还没有官职,就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了。徐家,不一定是徐晖祖,这是在试探啊! 其实允对于徐晖祖是有任用的想法的。他的想法是让以后燕王朱棣或代王者朱桂或者安王朱楹这三个娶了或者即将娶徐晖祖的妹妹为正妃的王爷,出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