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流放与换人(2 / 4)
:“什么担心啊,她必然跑了。我们陕北与京城不一样,不要说没过门的媳妇,就是已经过了门的,听说我这样也会跟别人走的。我们西北不像京城,没什么守节的观念的。” 刘昱全说这话的时候,也是一脸的淡然。 壮汉哈哈大笑,下令开船。然后在船开起来不久,就又走了进来,并且手里还拿着一壶酒。 壮汉说道:“刘昱全,你是叫这个名字吧,我查了花名册的。我看你为人挺合脾气,不是什么酸腐的文人,给你点儿酒尝尝。不过不能多喝,要不然在江北接人的该不干了。” 刘昱全接过酒,喝了一碗。壮汉也喝了一碗,说道:“我叫做李治良,我觉得你一定可以在辽东混出来的。等你将来再次发达了,记得你还欠我李治良一碗酒!” 刘昱全说道:“好,等我在辽东混出来了,有机会再到京城,一定还你酒。”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不过此时他们都没有把这话当真。 同样在信阳,也有一人走在贬官的路上。原信阳州知州刘荣节经过吏部审定,贬为山德州州衙的主簿,他一个科举出来,起步就是七品官的人这回成了九品芝麻官了。 刘荣节又舍不得辞官,他这样贬官的人是可以辞官的,但是他舍不得,还想着以后万一能再升上来的。 但是他仍然积累了满腔的对于允愤恨,在离开信阳的时候,他望着京城的方向恨恨地说道:“但愿我有当中行悦的机会!” ====================================================== 允不知道有人在诅咒大明,所以还是按部就班的每日工作。允任命了身边的中书舍人黄淮为上元知县,准备考察考察黄淮。 京县的知县是最不好干的,允也是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拿出这个岗位来考验身边的亲信大臣。看看他们有没有实际办事的能力,别只是会放嘴炮。黄淮从朱元璋时期就担当中书舍人,也时常对允称赞他,所以允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当然,为了避免他彻底丧气,允轻轻地点了一下他自己的目的,让黄淮努力在上元知县任上好好干。 同样在朱元璋时期就担任中书舍人,并且得到过朱元璋称赞的还有蹇义。允也打算找个合适的位置把蹇义放出去试试。 还没等到允想好,这一日下朝,陈性善对允说道:“陛下,臣得陛下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又兼中军都督府掌判官,已是力有所不及。” “更得陛下恩典,为冬辅官,主修《太祖实录》。陛下厚恩,臣实难以报答。” “但是臣分身乏术,难以兼顾这些职位,《太祖实录》实在是解中书所主持编纂,臣平日里也难以多替陛下预审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