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民间舆论(2 / 4)
的百姓来看。” 听了允的话,在场的这些人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允叫他们来是干什么的,就是先是宣扬大明多好,再就是告诉百姓大明的案子都是怎么来判。 允这完全是从后世学来的宣传手法,虽然改开之后就不好使了,但是那全是因为米国太强的缘故;现在要论生活水平,大明未必是世界第一,但是也差不多,反正周边的这一圈国家都远远不如的,所以允对于宣传很有信心。 至于后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普法了,防止县官儿利用老百姓的无知来蒙骗百姓。 话说朱元璋当年为了普法,规定家里有《大诰》、《大明律》的一律罪减一等,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把《大诰》、《大明律》买回家也不会看,也多半看不懂,就算是识字的人有这功夫不如去看看四书,所以朱元璋的普法没起到多少作用,只是让书商们大赚了一笔。 等允的话都说完了,又过了一小会儿,从九江过来的张耳说道:“公子,我们大多久居江东一带,知道这里的百姓喜好什么样的戏曲;我是九江人,要是写茳西人喜欢看的戏曲也好说。但是其它地方的人未必喜欢这样的。” “别的不说,就是各地的方言都不一样。同样一句话,用京城的官话说出来百姓多半就能大笑,但是到了湖广当地人多半认为是莫名其妙。” 允也知道这种情况,华夏太大,各地的方言差距很大,外地人根本听不懂。 可不要以为在后世能听懂外地的大学同学说的话就能听懂当地的方言了,他们说的不过是带当地味儿的普通话而已。前世的允去过巴蜀,在蜀都喝茶,另外一桌的人当地人说话聊天,允是一个字也没听懂。 允说道:“我看了,你们有茳西的,直隶的,江的,建的,还有罗先生是山东的,这已经是五个地方了嘛!先写着,就先写给这五个地方的百姓来看吧。” “你们要是有其他地方的认得的人,和你们一样是编写本子的行家里手的,也可以举荐给我,我让侍卫们去把他们找来。” 听了允的话,吴玉朝说道:“我有几名好友,建、广东、湖广的人都有,也在建阳,我可以写信把他们叫来。” 允说道:“好!这位吴先生可以马上去写信,把信写好了交给我的人,我马上让他们去送!” 然后允又说道“诸位先生,你们只要好好的写,达到了我的要求,你们锦衣玉食,荣华富贵都不在话下。还有你们自己现在手中想要出版的文章,也都可以出版了!” 听了允的话,大家都高兴的说道:“是,公子。” 只有吴玉朝擦了把汗。刚才因为允态度平和,他忘了面前的是一位贵公子了,只当做是普通的人了,说话也随便了些。现在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