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目的(2 / 3)
城隍神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正三品,各县的城隍神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正四品。 这样在全国每一个府州县都建立起了宗教系统。再加上华夏无所不在的土地庙,以城隍庙-土地庙二级为依托,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宗教体系,以防止被外国的新的宗教所入侵。 当然以上都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至于直接目的,允之所以非要让佛教、道教的人承认朱元璋是某某转世,就是要借助佛道两家的影响力来夯实大明在民间的基础,在国内会有多少作用不好说,但是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如果目的说的更明确一些,允就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于允来说只要能巩固大明统治的方法都会考虑。同时允认为这对华夏没有坏处,所以会施行。 以儒学笼络上层人士,并且不断地对儒学进行改革;以地方官府直接管理、佛道软性控制下层百姓,这就是允的基本态度。 但是这些东西都不好和下边的文臣们说,他们理解不了的,就连很多见识过宗教巨大影响力的现代人都觉得荒谬,更不必提这些见识少的古代文人了。 所以允说道:“原御史,朕知圣学为正道,绝不会偏于释道二教弃儒学于不顾的。” “朕只不过是因为太祖皇帝颇为供奉释道二教而与他们有所安排,以安太祖皇帝之在天之灵。” 然后允不等原质或者其他的人有什么话说,马上宣布退朝,自己也很快的从后面走了,只留下满脸无奈或者不甘的不少文臣。 但是允不能不处理政事,所以也不能不处理折子。那些劝谏的折子虽然可以留中不发,但是四辅官是不能不见的。 所以允虽然躲到了后宫,但是还是逃脱不了被进谏的命运。张温和郭镇没有进谏,暴昭、陈性善、卓敬三人就在开始处理折子之前也进谏起来。 允叹了口气,决定和三人说一部分实话。允说道:“三位爱卿,御史原质说‘释教道教,不过愚民、愚妇信之尔’。这话不错。但是全天下,不是愚民、愚妇的人能有多少?” “全天下,能算得上是明理之人的,也就是在社学读过书的人了,这些人才占大明百姓的多少?其他的人,有多少不是愚民?” “朕治理我大明,绝不会弃儒学,天下非有儒家治理不可!”允先给在场的几个文臣吃个定心丸,然后继续说道:“但是这些愚民,明不了理,极易被邪教所蛊惑,去年三秦的白莲教造反不就是无知的愚民被邪教所蛊惑?” “与其让他们被邪教所蛊惑,不如让他们信奉释道两家。” “但是朕也绝不会建立什么地上佛国或者道国的,治国必靠文武百官。” 允比较直接的亮出了自己想法,就看这几名文官的屁股是坐在大明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