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劳改农场传来的消息(2 / 5)
也会因为需要,好几个劳改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组,同样会设大组长一名进行管理。
劳改农场的管教干部编制只有那么多,必须要从犯人中选拔人员协助他们,才能很好地对这数百桀骜不驯的家伙进行有效管理。
这也是“以夷制夷”的手段。
实际上,劳改农场内部,等级相当森严,每个犯人都处于不同的“等级”,一样需要不断努力奋斗才能爬上“高位”,成为人上人,由被欺压的对象转变为欺压人的“老大”。
从这一点来说,杨明轩和蔡小力大干一架,管教干部继续把他们关在同一个劳改组内,也是有道理的。
要是把他们中的一个调往另一个劳改组,甚至调往另一个劳改大队,那又是新人,还得再打架。
两人已经打过一架了,彼此都知道对方不好惹,也许接下来就会收敛一些,不再轻易起衅。
事实也是如此。
这两个家伙不打不相识,最开始那段时间,自然是像斗鸡一样,谁都看谁不顺眼,时不时会起点小摩擦小纠纷,但后来不知怎么回事,渐渐关系居然好了起来。两年时间过去,两个人甚至成了铁哥们,几乎是形影不离。
蔡小力老家是云山县城的,不过家里条件很一般,属于城镇贫民阶层。自从他入狱之后,家里人几乎就从来都没有来看过他。
据同监犯人说,蔡小力服刑六七年,家里人也就来看过他一两回。
相对来说,杨明轩家里的情况就要好得多了,父母和哥哥姐姐时不时就会去新生农场看他,给他带去香烟食品之类相当让其他犯人眼红的好东西,偶尔还会趁监管人员不注意,偷偷塞给他一两百块钱。
名义上,服刑的劳改人员用不到钱,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人民币就算在监狱里也是很有作用的,一样可以买到很多东西,让那些家庭贫困,手头拮据的同监犯人羡慕到两眼充血。
通常来说,劳改农场的在押犯人,就很少有家庭条件特别好的。
不管你承不承认,事实就是,家庭条件好的人犯罪率较低,家庭条件越差的,犯罪率越高。
古语有云:饥寒起盗心!
这句话是没错的。
当你吃不饱穿不暖,要什么没什么的时候,你的道德底线几乎就会无限拉低,道德和法律对你的约束力,变得可有可无。生存变成了第一要务,其他都是次要的。
杨明轩这种家庭条件不错的在押犯人,往往就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