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文章之争(3 / 4)
过了头,没有天才横溢的人物,写不出唐周(宋)时期的好文章。
因而,朝翰苑文风再起,要求用典、雅致、炼、畅。确实出了不少品文章。这几十年的代表者,就是他的对头,前礼部左侍郎、翰林掌学士彭仕鄂。
而作为朝的文坛宗师,他提倡的是:自由、叙趣、言。古文运动是没有错的。关键不在于模仿古人,而在于“文为心声”,要写出自己的感来。
白话文,比他的观点,更加的激进。但,他作为文坛宗师,愿意看到一种新的文风运行。或者,这是未来文章的方向也未可知。
方望这是用杜甫的诗句,嘲笑傅伯龙、彭仕鄂等人。当年唐四杰的诗体,改革两汉以来的赋、古风、长体,改为绝句。多少人嘲笑?但是,现在人呢?尔曹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
这和现在有人在维古文,一口拒绝白话,是何等的相似?不得不说,方宗师确实是个中人。他并不是赞同写白话文。而是在大儒的指责和弟子的观点之间,他鼎力支持自己的弟子。
贾环笑道:“先生所言极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特。去芜存菁,留下来的,就是合理的。正所谓:文章体制本天生,只让通才有。模周(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
贾环并不愿意参与、或者起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争端。他并没有兴趣来一次消弱版的新文化运动。存在即合理。吵来吵去有什么用?报纸,自然的会将白话文推广开。
方望听的立时酣畅的大笑,道:“哈哈,子玉,好诗。再念一遍,我写下来。”说着话,提起笔来,将贾环这首诗录下来。
模周(宋)规唐并非一定是对的,或者错的。用什么文体写不重要,重要的是写文章的人。只让通才有啊。
这首诗的用词、气度,让人感觉到一种叫做才华的东西,在笔尖的溢出来。
方望录完诗句后,心大好,不屑的道:“傅伯龙此人好为人师,授过太子,自诩为帝王师。文章之道,哪里论的到他来废话?就是彼辈这种人太多,所以奖一事,迟迟无法实。”
大儒,并非一定就是文章大家,同时,私德一样有亏。比如,儒家的亚圣朱熹,他的诗词、文章如何能和苏轼比?但他确实是大儒。私德上,朱熹还娶了两个漂亮的尼姑做小妾。还有诸如严蕊、扒灰等故事传。但,这并不影响朱熹作为儒家亚圣的地位。
文坛上的事,贾环作为晚辈后进,不好点评。难怪他早给方宗师提了奖的事,迟迟不见下文。又想:倒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