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一章 盐课问题(4 / 5)
子,供养族中子弟参加科举、做官。这一点,信奉儒商哲学的徽商群体表现的更为明显。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才能做官。
沙胜这一番话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要断绝扬州所有盐商子弟的读书上进之路!
不听招呼是吧?笑我不懂实务是吧?好,我们就来谈一谈读书的事情!看我有没有办法治你们?
以沙胜分守淮扬道的职责,权利,他要行文淮、扬两府禁止盐商子弟参加科举,这是一定可以做到的事情。不存在所谓的软抵抗,阳奉阴违的事情。
读书人考试都是实名,有凭有据,一查一个准。很方便监察。
而且,以沙大参科场前辈的身份,官场地位,他要想兼任扬州府的府试主考官,江知府也得捏着鼻子认了。沙大参曾任北直隶提学官,主持扬州府府试,大材小用,绰绰有余!
更因为,这道命令,有利淮扬两府本地的士子。盐商有钱,在教育上舍得投入,子弟的水平自然也高。淮扬本地士子哪里竞争得过?而没了这帮“外来人”,本地士子录取的比例、几率都要高得多。只要明文发出来,妥妥的会得到淮扬本地士子、家族的支持!
这就是贾环说的,发动群众斗盐商。
于官场上来说,沙胜是一个人,周边都是敌人,或者隐藏的敌人。他属于少数派。但将目光扩张到扬州城内,淮扬两府,盐商群体才是属于少数派。
这道命令是具备很高的操作性的。
一股凌厉的寒气,迎面扑来,笼罩在盐商们身上,令人不寒而栗。
郑元鉴的长子郑文植嘴巴张的大大的,轻浮的神情消失,震惊的看着上首的灰衫老者。这个时候,他才感觉到沙胜身上的官威!
普通人都知道,家里没有官员、读书人,不管多大的家业都守不住。何况富甲天下的盐商?那等于是一块肥肉等着给别人抢。
何师爷笑眯--眯的看着在座的几人。心中升起一阵快意。子玉,果然猜的准,准备“大招”也很有效果。哈哈,让你们再抵制,再嚣张?
沙胜说完,拱手一礼,带着何师爷离开明轩之中。干净利落。
好半响,明轩中的几人才回过神来。
杨运使笑着叹口气,“沙大参好手段啊!汪员外,你们看着办吧。”说着,和费同知一起离开。作为一名成熟的官僚,当然不会去越界。
盐务上,沙大参没有话语权。但科举上,他没有话语权。沙大参才是扬州城中政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