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村里走出的城里人(2 / 3)
,准备大干一场?难道贫穷的乡村要焕发新颜了? 对村里人来讲,眼巴巴的瞅着热火朝天的动工,心里高兴,他们想自己的村子能够有钱赚,想自己的日子能够过好。但对这些已经走出农村的学子或者新城里人来说,村子的变化让他们并不高兴。 乡村就该有乡村的样子,我们愿意看到乡亲们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甚至住上小楼,家里家电齐全,各家各户都有车开,但是我们不想看到我们的风景在消失。农家乐,现代农业,各种机械化作业,这些东西正在破坏乡村,让乡村的乡土气息消失。 请为我们的古老传统保存最后一点念想,请不要破坏我们小时候的回忆。 “修路我赞同,发展农业我也赞同。”在省科技大学念书的杨晓义愤填膺的道,“我不赞同破坏生态文明。” 在北京读书的王有贤同样表现了自己的愤慨,“不错,我看不得这些唯利是图的小人,他们就是想挣大钱,然后无限的破坏我们的家园,这种人最可恨。我们应该做点事情,表达我们的愿望。” 杨晓只是想发点牢骚,没想过真要做什么。 王有贤却是真想做点事情,道:“杨晓,咱说干就干,这个世界等着我们去改变,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家园。我觉着我们可以各自写篇国庆村里见闻随笔,咱组织一次活动。”现在每次春节或者重大节日,结束之后,网上总能见到一些博士、硕士写的文章,大意都是在述说失去的乡村和失去的情节,往往都能引发人们的共鸣。 “能行吗?”杨晓问,“我们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 “有什么不好,我们先发动咱村里的人,我想不止咱们对这个有意见,就是其他人也会有想法,然后咱在网上发起活动,我觉着很有意义。”王有贤在学校里是校学生会副主席,在组织活动等方面,颇有点本事,国庆回家,刚好闲着没事,就关心关心自己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 “真的能行?”杨晓迟疑,毕竟他的妈妈给王小峰做工,他妈妈跟他说过,王小峰是如何如何的好,在王小峰的带动下,望龙村会很快发展起来,将来的生活会很好,“我们这样做,会不会惹到王小峰?” “王小峰?”王有贤道,“按辈分来讲,他还得管我叫叔。”停顿之后,他义正言辞的接着道,“咱们要有自己的理想,在这个浑浊的时代,做个理想主义者未尝不可。我们就是要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让别人去肆意破坏我们的家园。” 杨晓终于被王有贤说服,做个理想主义者,未尝不好。尤其在这个充斥着利欲熏心的时代,在这个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需要理想主义者,需要年轻人担起肩上的责任,所以他愿意跟王有贤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