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育秧与收麦(1 / 4)
因本地是亚热带雨林气候, 碧山溪水质量好, 田鼠、山雀类多, 短一点诸如两到三米的蟒蛇, 在本地山林里不算少见。
从山林里窜出来的蟒蛇, 几年内总有那么一两条。
它们多数都在五米以内,常在三米左右, 比罕见的过山峰(眼镜王蛇)类的剧毒蛇好对付得多, 两个青年村民只要不打岔, 可轻轻松松将一条两三米蟒蛇拿下, 剁肉存粮。
碧土村黄队长担心的可不是蟒蛇。
而是碧山里的猛兽类。
碧山是群山系,除去二碧山、三碧山,连绵不断还有很多群山,有名字的,没名字的,一座又一座。
而围绕三村的群山, 只要比二碧山高,就有名字,且以数字为名, 排在‘二’之后。这大概是因为祖宗是个取名废。
从山外人眼里来瞅,三村的村民本就出自碧山系, 并无什么山脚山腰,他们村就住在碧山里,是一整大坨碧山系。
而碧山的坏特点,建国以前有俩个:
一是山贼多, 二是野兽多。
山贼多,因为碧山高、树林密,山间小路人口少,容易迷路,而进出碧山的山路,无野兽安全的仅有那么两条。
因此常出现拦路打抢的人。
就像电视里演的一样,蒙个面,见到不认识的人就打劫。至今百姓不知道劫匪是谁,唯一确定,肯定是当地村民。
野兽多,这里有虎豹蟒熊等猛兽出没。
根据老人一代一代流传讲过,村里曾合伙打死一只外出觅食的老虎,还将肉、骨、爪、血给三个村子的人吃。
当然,虎豹类猛兽出山活动,却比蟒蛇出山更少见,它们在那座山里的哪个角落,村民们一点不关心,只要不在村子里就好。
村民们的最大危险来自两个种群——野猪与野狼。
当林子里野狼在食物减少时,会习惯性的迁徙觅食,很有可能成群结队往村子里跑,这些家伙最难对付,对付必是一群。而野猪们同样如此,在春秋季节,隔几年会出来祸害地里的庄稼粮食。
这两种赖皮的野兽,让村民们狠得牙痒痒,恨不得将它们全宰杀光,吃肉剥皮抽骨。可惜野味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碧土村的房屋特点是一定有高墙等,还会有很多陷阱,各家各户也有一些原始的打猎工具。有时陷阱里还能套个偷偷摸摸黄大仙之类的。
如今半夜听到野狼嚎叫,这说明附近肯定有狼群迁徙,这是一件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