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孝字鸡婆鞋(3 / 6)
、棉花、大头针,大把麻等制衣工具。家里的工具都被‘上缴’,队里或买或请打铁匠人,好不容易才凑齐两套,这可是秋冬必备品。
哪怕家里头有,明面上,家家户户都借着换着用。
甜妹儿不解问道:
“妈妈在做啥?”
二婶揉揉她脑袋,笑眯眯回道:
“你妈妈的手艺活,跟厨艺一样好,这是在给你爷爷奶奶做鸡婆鞋,特别特别暖和那种,到时候也给甜妹儿做一双。”
“鸡婆鞋”,是碧山村当地土话,指的是棉鞋。
用手工搓的麻线,纳成千层底的底子,再用保暖的布料作“里子”和“面子”,里子与面子之间,塞上一坨坨棉花。
它的暖和度,就像母鸡婆抱窝一样,因此当地趣称“鸡婆鞋”。
做一双鸡婆鞋不容易,从材料到人力,都得花费巨大心血。而碧山村的鸡婆鞋,基本都是做给家里老辈们穿得,多余可以给幺娃做一双,然后是其他娃娃,最后才轮到汉子妇女们。
村人们世世代代下地种田,年纪大后,落得一身毛病。除去胃痛、风湿、腰疼类,很多老太太在寒冷的冬天,手脚都会生冻疮,有的特别厉害。
叶奶奶就是这样,寒冬手离不得灰笼,脚离不得鸡婆鞋。
要是没有这两样,一到冬天,指头趾头都被冻得又红又肿,稍微硬碰一下,冻疮被压破,鲜血淋漓,黏在袜子上,看着就触目精心。
因此,每年深秋,否管多困难,叶妈妈都会给婆婆做一双新的鸡婆鞋,有时是以旧换新,在里头塞入新的厚棉花。
这个秋天,家里材料足够,她准备给叶家老俩口、白家老俩口、夏裁缝,家里娃娃们,全都做上一双。
甜妹儿不懂普通棉布鞋与鸡婆鞋的差距,好奇瞅着叶妈妈的动作。她准备回空间里,给爸妈、二叔二婶、三叔,全部偷做一双!
不止是她,叶二婶每年都在偷偷学师,但每次鸡婆鞋没做成,倒是锥子把手扎出数十个红眼眼。私底下屋子里,被叶二叔捂着肿胖的一双手,心疼地一直骂‘笨手笨脚’。
如今,她只能打打下手。
第一个步骤是搓麻纳千层底儿。
叶妈妈的麻已经用刀,提前剔过无数次的麻皮,剩下粗细不一乱七八糟的细麻,她使劲儿
搓捻,成一根粗细均匀的麻线,再挽成线团儿。
叶二婶与甜妹儿,也拿起麻搓捏起来。
对于叶安诚讲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