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乱麻与油籽(4 / 6)
山村榨油房。
纺织车可抬家里,榨油房肯定搬不动。
冬季夜暗得早,月亮星星通常也少一些,且屋里都被钉的死死的,棉油煤油桐油,就得多多准备一些。
而在供销社买这些都需要票与钱,村民们也不傻,利用张老爷子的手艺,干脆在村里建一个榨油房。
每年夏秋,去种棉花的村里,交换一些棉籽,或者买一些桐籽,自己榨油,将油票省下来,去换其他物资。
榨油房做得可不容易,张老爷子呕心沥血,几乎忙碌接近一年。
尤其是榨油木制机具,那些釜甑、炉灶、木榨、铁箍、撞锤或撞杆、油缸等木质工具完美组合,需要手艺最好的木匠。
两年前,三村唯一的榨油房落户碧山村,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榨油房又称‘张氏榨油房’,生产队成立后,只要有油榨,张老爷子就可以得到工分。村民若是自己榨油,会送一些成油给张家,当做使用酬劳。
全村最不缺油的就是张家。
小到农具、中如织麻车、大到榨油房,木匠张老爷子的手艺,渗透全村各个角落里,村民们离不开他。
也因此,在这样的年代,匠人们受到的尊敬,等同于那些热血读书人,而最棒的匠人,在部分村人心里,比读书人还重要。
中秋深秋的榨油房,通常忙碌起来,天天都转个不停,需要本村村民提前预订。而外村村民更是不知道排到猴年马月去。
今年特殊,暴雨后,秋季来得早,村民来不及兑换籽类材料。而如今,唯一安全的山路出口被封,其他崎岖山路也有,平时就挺危险,暴雨加秋冬,危险得更多。
因此榨油房难得空闲下来,这倒是方便叶家人,最好瞒着其他村人,赶紧趁机将桐油,通通榨出来。至于为什么不榨菜籽油,因为新鲜菜籽油味太浓太香,且队里现在已经没有菜籽。
通常他们都选择在下午榨油。
晚上叶爸爸、叶老爷子、叶妈妈再拎着几大桶‘热水’回家洗澡烫脚,去油味儿,叶二叔叶二婶也会帮忙。
对于使用榨油房借口也想好,利用叶二婶的职务,把队里的榨油任务接过来。叶家精壮汉子多,接活这一点特别容易。
而那些桐籽出自仙山,也有甜妹儿的仙山,来帮忙运到油坊。
对此,甜妹儿心里甜滋滋的:这个家里不能没有我,真是好烦恼!
农忙过后,清闲下来,除去一个二愣子叶三叔,叶家人全都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