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彻谈(一)(1 / 5)
廖月兮笑道:“我也不擅针线。说起来,我也常常奇怪,我嫂子她们的手怎么就这么巧,而且耐心也这么好!”
谢葭无所谓地笑了笑,道:“我从小苦练画技,终于于画技上也算是小有所成,针线是根本碰都没碰过。于是我才知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大约是书里才有的。横竖不过吃了这几年粮,哪里有这个精力把所有才艺手艺都学了个遍?当初在京里的时候,我偷偷把画拿出去卖,卖一副的价钱足够养活三个绣娘一年了!”
廖月兮就击掌而笑,道:“对对,我母亲从前也非常头疼,总想叫我去学针线,还给我请了宫里出来的姑姑。可是我心思总不在那上面,刚有一点兴致,又到了点儿要去练字!到现在也没学出个什么样子来!”
谢葭淡淡地道:“以后我若是生了女儿,最多只让她学一样。免得什么都只学成个四五分的。”
廖月兮就瞅着她的肚子,道:“葭娘,这一胎,卫氏大约指望你能一举得男吧。”
谢葭回过神,笑道:“不知道呢,母亲只派人送了些东西给我。倒是夫君问过我想要儿子还是女儿。我说我想要一个长子,再养一个女儿。”
廖月兮一怔,子嗣的事……
谢葭有淡淡的遗憾,道:“我就是可惜我没有一个哥哥……所以想着要生个儿子在前头,女儿就做小的,这样才多人疼。”
廖月兮就笑了起来,道:“做爹的都宠女儿。刺史府的大娘就是,简直宠得没边儿了!”
正说着笑话,徐氏就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来了。
廖大郎长得虎头虎脑的,一点儿也看不出才十一岁,个子倒快赶上娇小的徐氏了!看着就透着一股子憨劲儿,不是那种特别机灵的孩子,但是很老实,见了人还有些怯。
女儿菁娘因为从小体弱多病,抱去算是寄养在观音娘娘面前,不敢称大名,算命的给改了个小名叫有妹。家里的长辈都是“妹妹”、“妹妹”叫着。生得粉雕玉琢的一个娃娃,看起来就是个调皮的,肯定经常满地跑。不然堂堂刺史千金,本该肌肤赛雪,这姑娘偏偏长了一身蜜色的肌肤。
徐氏笑道:“快给卫姑姑请安。”
廖大郎就带着妹妹给谢葭请安。
谢葭一看就眉开眼笑,道:“诶,好孩子!”
其实她自己不过比廖大郎大了四岁不到,却还是受了这一声“姑姑”,并让人拿了小东西来给小辈。送给大郎的是卫清风做过注解的《孙子兵法》。送给廖大娘的是自己从京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