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澄清(3 / 4)
吴姨娘似乎听出了什么,温柔地说道:“那是自然。读书虽然花银子,可是,等老爷中举,乃至中进士后,还不是十倍百倍地赚回来了。”
菊花很古怪地看着她们,虽然她并不想把账算得那么清楚,但也不愿意被人这么误解。须知众口铄金,说多了假的也变真的了。事实上这几年除了给张杨送的银子外,公中的钱家里根本没花过一分。
没地方花呀!
吃的用的都是自家田地产的,有时顺手就从菊花的田地里弄来了,包括鸡和鱼。一家人又能吃多少?所以她也不来算这个账。穿衣也是费不了几个钱的,菊花自己买的时候,顺便又帮公婆买了,也是懒得从公中去领钱。因菊花自己的田地多,所以置办农具也是成批地买,顺便也就帮家里代买了……
所以张家的公帐没什么支出。无非是些人情往来送礼,最大的开支就是送给张杨银子这一项。
槐子曾经提过这事,菊花无所谓地说道:“一年也没花多少银子,算那么细做什么。”于是就丢下了。
张家发家肯定有张杨的功劳。最起码家里有个人在外做官,一般人也不敢来欺负张家,还有就是也省了税。可是,这份家业却实打实地是菊花和槐子挣得,张杨可没拿回一分银子来。
按说那些投靠的佃户田地应该算张杨挣回来的,可是,这在张家的产业里只能占极小的比例。一年收租也不过收两百来两银子罢了。
她轻笑道:“姨娘说的对。小叔中举后,咱们家免纳田粮,省了好些,就是旁人也不敢随便欺负咱们家了。所以,我跟他哥哥侥幸想些主意赚钱,纵然日夜劳累,也顺当了不少,才慢慢地攒了这份家业。”
曹氏对这些最是不经心了。一来她本性高洁,二来在家待了些日子,知公婆和哥嫂都是厚道人。所以根本不会疑心,因此对菊花道:“可是苦了爹娘和哥嫂了,撑着这一大家子也不容易。”
从不多话的柳姨娘忽然插嘴道:“爹娘自然辛苦,我们老爷怕是不会干看着,肯定会孝敬的,这不,置办了这么些家业,如今可不就享福了。”
菊花笑道:“柳姨娘弄错了,咱们家这些产业可不是小叔置办的。除了旁人附送来的田产算是小叔名下,一年也就能收两百两租子外。小叔可是没往家拿过一分银子。小叔在那清闲的翰林院,哪里会有银子,难不成让他去索贿贪墨?那也要有地方贪才成,还是翰林院书中真的能翻出‘黄金屋’来?这些年家里倒给他送了五六千银子,让他在京置办房产。不过小叔替张家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