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学前考察?(3 / 4)
缭乱的小型器物,而且那个时候的青铜器造型多变,纹饰复杂,铭文什么的也开始增多。
眼前的小编钟,看着是编钟的样子,做工也算是精致,但是纹饰稀少,更加没有铭文,不太符合早期青铜器的大流。
细看编钟的表面,顾茗没有新的收获,脑中灵光一闪便将注意力转到了编钟的质地上面。
薛老一直静静的站在旁边,看着顾茗的动作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在顾茗注意研究编钟造型花纹的时候眉头更为紧皱了一分,而之后看到顾茗开始注意编钟本身的质地,紧皱的眉头又松开了几分。
顾茗丝毫没有注意到薛老脸上的变化,仔仔细细的将编钟再次研究了一遍之后,总算是有了新的发现。
“看好了?”薛老见顾茗收起了放大镜,这才出声问道。
“看好了。”顾茗点头,然后又接着道:“之前我光注意到它的纹饰去了,而忽略了其他的东西,这套小编钟不是青铜而是黄铜,所以从年代上来看,它应该是属于明清时期的,黄铜中的铅锌含量远远的大于青铜所含,它的品质低于青铜。”
“嗯。”薛老点头,算是对顾茗说法的一种肯定。
顾茗得到了这个鼓励,试探性的接着道:“我能看到的就是这些,不过我觉得还有些地方模模糊糊的不太清楚。”
“什么地方不清楚?”薛老这次倒是没有甩脸子,而是开口问道。
有戏!
顾茗心中一喜,接着道:“我之前试着敲了敲这套编钟,发现他们的音色不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准了,这个倒是很难得。”
要说音色准的话,在现代的工艺来说那是不难办到的,而对古人来说,按照一定的比例精确的做出音色相符的东西,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显然,顾茗的这个问题对了薛老的心意,只见他点了点头,开口道:“除了看其质地之外,这音色也是一个判断年代的关键。我国的铜器制作的第二个高峰就是明清时期,我以前见过类似的小型乐器,不是编钟,但是仿照大型的乐器所制,那东西就是明清所制,音色基本上准确但是不管从其意境还是感觉来说都不及原型。”
这个顾茗当然明白,那些东西之所以会做成那么大,自然也是有它的原因的,就拿编钟来说,真正的编钟敲打出来的声音,绝对和这套迷你的不一样,那种浑厚之感,这种迷你型的编钟仿制得再象也是发不出来的。
薛老看了一眼一副完全受教中的顾茗,眉头又小小的松开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