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四章 兴风作浪(5 / 7)
的年纪上,也能体谅一二。当然了,这也是在锻炼景曜和景佑,他们之前一直都跟随澄观大师学习,就算是出门游历。所遇见的大多是贩夫走卒,与世家的交往寥寥无几,而且年纪也小。在人情往来这方面也欠缺。而安宁即使出门做客,所到的也不过是内宅,这方面她是不能教他们兄弟俩什么,只是说了一些泛泛的道理,相当于纸上谈兵。而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作为父亲的言传身教,跟随在父亲身后,被长辈引领着,再好不过的了。
张府虽远离京畿多年,但与都城的联系都不曾断,同年好友的信件来往。而且张家之前有世袭爵位,是功勋之家,再来到张致远又是科举出身,亦是清贵之流,因为能在勋贵和清流之间左右逢源。再者张家历来中立,是纯臣。深得当权者眷,若不是张家人丁单薄,子嗣不旺,说不定也能成为世家望族的,不过族人繁庶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因而张家所来往的多是世交,还有也带着景曜和景佑拜访了朝中大儒,皆是学问精深、学识渊博的,旨在希望能指点景曜和景佑的学问。毕竟澄观大师就算文采再斐然,学识再渊博,归根到底还是个六根清净、不过问俗世的出家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春节事忙,在十五元宵节前安宁也是像往年一样忙于应酬,到了十五才算缓了下来。这日是元宵灯节,都城一片欢欣鼓舞,热闹非凡。景曜和景佑早就怂恿了弟弟,福久哒哒的跑过来问安宁,安宁把他抱起来。到了二月二,福久就满三周岁了,不比当初景曜,四岁了还是个白嫩的团子,跟元宵似的。福久就脸上有肉些,因为是最小的孩子,还有那青鸟衔钰的原因,张致远和安宁夫妻俩对他的要求就小很多,达成了共识,小孩儿对什么感兴趣,就让他干什么,没什么强求的。安宁还跟往常一样宠着他,虽然天生性子淡,安宁却千方百计的给他找感兴趣的事务。当初景曜和景佑虽然早慧,但却没有过早的就失去童年的天真,上树掏鸟,下湖摸鱼,调皮的都调皮了。安宁宠儿子,但绝不会把他们宠成无知又弱小的家雀,该很得下心的绝对干脆利落,自然是想他们成为能经历风雨和挫折有担当的男子汉。而且张致远也是如是,在孩子们小的时候,绝对的二十四孝父亲,日常里几个孩子那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虽然这里面有孩子是盼了好多年才盼来的原因在,但他也是望子成龙的,甚至早早的就为景曜和景佑考虑好了,希望他们能‘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安宁捏了捏福久嫩滑的脸蛋儿,瞥了眼软帘,笑道:“还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