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刻钟以后,冬青败。 (7)(1 / 22)
他就别想好过。有时候他真的忍不住想,是不是上辈子跟这个弟弟有仇,这辈子来报仇了。
李晖身边的贴身小厮阿宁见着主子面色黯然,开解道:“二少爷。再有两个月就要乡试了,少爷到时候过了乡试就会得大老爷喜欢的。”只要自家少爷过了乡试,有举人功名,日子会比现在好过的。
李晖没吭声了。哥哥十岁就得了童试第一,十二岁会试第一。只是父亲压着没让大哥再下场,说着现在年纪太小需要好好磨练磨练。等再过三年下场。哪里知道第三年的时候,祖母去世了,哥哥因为守孝没能参加那年的会试。这次哥哥是准备充足,三年前就去了国子监。听说这次哥哥是准备冲刺前三甲。
他童试考了三回才考中。第三次考中的时候,弟弟是第一名,他排到四十多名去了。很是让人讥笑了一回。只不过第二年乡试弟弟因为生病没进场,他进场却落榜了。再过两个月,是他第二次进场了。这回弟弟也跟着他一起进场。
若是弟弟考中他没考中,怕是这个家更没他的地位了。回到书房,拿着四书五经,他看不下去。从一堆的书里抽出一本,封面是科举的书。翻开里面都是讲述排兵布阵。
看着被自己翻了多少遍可以倒背如流的兵书。他脸上浮现的只有苦涩。他其实对四书五经并无多大兴趣的,更不想科举。他自小的愿望就是参军。成为叱咤疆场的大将军。如今朝廷有外患,只要他参军一定能一展抱负,实现心中的梦想。可是出生这样的家庭,注定不能让他如愿,家族不可能让他参军。
家里都是读书人,全部都瞧不起带兵打仗的武将。在他们的眼里心里,那些武官都是粗鄙草莽的化身。他只要冒出这个由头一点点,不用说,肯定会家法伺候。甚至还会驱出家族。所以他连看兵书,都只能偷偷摸摸地看,就怕被发现。
两个月后的乡试,他过了,考中了一百多名。弟弟考中了第二名。而同父异母的三弟也中了,考中了八十多名。
有弟弟这块朱玉在前,他考中了举人也被众人选择性遗忘。可他听下面的人说,弟弟为此很不高兴。说着本来可以考第一的,却考了个第二。但是再不高兴也与他无关。
乡试以后,哥哥从京城写信回来。说着江城到底不如京城的好。让父亲将他们兄弟送到京城去。到国子监学习。大哥还说他已经求了在国子监授课的堂叔帮忙,留出了两个名额。只要他们过去通过考核就可以进国子监学习了。
哥哥说的两个名额,不用想也知道是给他跟五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