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2 / 11)
好了。
明云裳咽了咽口水,瞪大一双眼睛像看怪物一般看着秦解语,秦解语言却极为淡定的道:“他的肺里吸了寒气,若是不及时治疗,怕是小命难保,我方才施针是蘀他趋走体内的寒气,我再去蘀他抓一剂药,喝上几日便会大好。”
“有那么神吗?”明云裳显然还是不太相信他的话。
秦解语轻哼一声,懒得理会她,自己去找栈的老板要来笔墨,开了方子就自己去找药店抓药去了。
明云裳看了一眼孩子,却见那方才还咳的厉害的小家伙竟不知何时已经睡了过去。
明云裳掀了掀眉毛,轻轻松了一口气,秦大少爷一向靠不太住,但愿这一次能靠得住才好。
那孩子似睡的似香,一只小手放在嘴边,粉嫩嫩的小脸煞是可爱。
恰在此时,莫扬敲门而进,明云裳扭头看了他一眼道:“探来什么消息?”
“回相爷。”莫扬轻声道:“我们已经到了灾区的外围,这里离重灾区开源县只有两百里的路程了。”
明云裳的眸子微微一眯,想起她这一路过来的所见所闻,不禁轻叹了一口气,上服给朝庭的那些奏折说有灾情,但是灾情的情况却说的远比事实轻了很多。她来之前也不过是以为这里的灾情和她前世零八年南方的灾情差不了太多,但是她显然忘了,那遥远的二十一世纪,所有的一切都比这个时代发达,纵然断了电,在农村里还有煤,当时她也只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情况,体会也不如此时深。
这里尚在外围就已经如此,若是到了重灾区里又将是怎样的光景?
她的心里升起了一丝无可奈何,天灾,素来只有三分是天灾,却有七分,对于这个寒冷的朝代来说,天一冷,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样是柴,一样是米。
她对苍澜王朝体会最深的就是如宋朝一般的屯田制,在这个交通和贸易都不算发达的时代,米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决定了一个地方是否富庶,也决定了三六九等的制度,中国历史上的籍对于富人的形容除了家里摆设以及衣着之外,唯一提到的怕也就是米了。
她更知道在这样的制度下米大多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那些为了田地辛苦劳作的百姓大多都是困苦的。
她想到了她曾剽窍来的王安石变法制度,只觉得那样的变法怕也是迫在眉捷的事情了,这一次却和她自己的身家性命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和天下间的百姓有了牵连。
莫扬见她的面色不佳,一双眼睛幽暗不明,一时间也不知道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