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3)(8 / 22)
朝廷,与人谋政,这些等等之事,都是他的当务之急。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和渴望妻子已久的丈夫,该享的福分,他也是绝不会亏待了自己的。
第七十五回
初念最近这些天的日子,凭她自己的良心说,只要她能过自己心理那一关,不去自我折磨的话,过得应该还算凑合。自打皇后的那日寿辰后,在外,有关她作为“司初仪”这可疑身份的各种骇人听闻的传闻虽可能早先入为主地深入人心了,但至少,渐渐不再有人提了。而在魏国公府里,她也开始极力引导自己去忽略背后来自上下各色人等的那些目光——心态要彻底改变,对于她来说,或许将会是一个长久的艰难过程。自怜自艾,想到恨处时,恨不得再扑上咬徐若麟一口,这些情绪仍是难免,但她已经开始学着去控制了。
事实上,事到如今了,除了让自己往前走,她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
这一天和前些日过得也没什么两样。五更天还摸黑,徐若麟便离去早朝后,她睡至天明。起身后先去廖氏那里问安,然后随她一道往国太那里去——嫁给徐若麟将近一个月了,对于自己以长子媳妇的身份向婆婆请安这件事,到了此刻,无论是廖氏还是她,其实早有了固定模式,甚至可以说心照不宣。萧荣那日在九华楼为她补全过往的那一番话,旁人信了没有不知道,但初念知道廖氏的疑心应该并未就此打消。做婆婆的不会,或者说不敢刁难她,但也绝不会给她什么好脸色。而做媳妇的她,在婆婆和婆婆身边那个阴沉着脸的沈婆子犹如照灯般的洞洞目光之下,也就只能一直装痴作呆。所以每天早晚的问安,虽短暂,于她来说,却是最难熬的两个时间段。
这天又到了晚饭的饭点,初念照例再次随廖氏去国太那里伺候。洗手后,服侍着摆上碗筷,默默站在一侧。等国太用完饭,和往常一样,正等着要告退时,廖氏到了司国太的身边,笑道:“老太太,我那个外甥女儿,可怜她自家没了倚靠,承蒙老太太不嫌,容我留她在家养了这么些年。如今忽忽已是十六,也到了出嫁的年纪。刚前些天,咱们本家里有个后辈侄儿,名叫徐龄的,他家老娘上门来求亲。我瞧着年纪人品都正合,便想着替她做主,做了这亲事。老太太觉着如何?”
司国太闻言,便细细问了些有关徐龄的事,廖氏早有准备,便道:“他家两兄弟,他为小。家里虽穷了些,只父母都好,没那么多拉拉杂杂的事。”
司国太便点头道:“穷倒不怕,只要人志气,嫁去也好。那孩子是你家的人,我也说不上多少话。你既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