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改变(下)(2 / 5)
得让他们从底层磨炼起,将来上了战场才多一分活命的机会。太过容易得来的家业不会让人珍惜,没有经过汗水付出的收获容易被挥霍……
雍正突然觉得自己对儿子的磨炼还是太浅了,自己可不就是因为早年当阿哥时常常亲赴地方赈灾亲眼看到百姓的困苦才坚定了打造一个强盛大清让百姓过上温饱安稳生活的心意?!自己可不就是在吏部户部当差,知道国库空虚,国计艰难才废寝忘食努力办差办实事,力图振兴大清?!
自己是不是也该让弘历弘昼吃点苦头,体会一下民生艰难,明白大清当前的种种困境?!不然,要是将他们养成跟八弟允禩一样,空负一身才能用在搏一个“贤王”的名头上,自己百年之后可怎么有脸见皇父去?!
这念头在他心头一闪而过,记了下来。
“不是年后嘛,现在离过年还有大半年。”现在朕开始有点不事必躬亲的觉悟了,你们又不出来帮扶朕,太说不过去了吧。
说到这个李荣保有些不乐了,“臣还要准备女儿的大婚呢。”云珠才及笄,有必要这么赶着成亲吗?
雍正有点心虚,轻咳了一声,端起杯子喝茶。“怎么突然对海外感兴趣了?”说到海外,就想起前阵子驱逐的那些传教士,眉头不自觉地皱了一下。
“前阵子传教士闹的那事不是挺大的,臣跟几个儿子也在家里讨论了一下,被女儿听到。她说的一句话让臣觉得很有道理。她说:‘为什么别的国家都派传教士来咱们大清?让他们走他们也不走?远离故土,谁不念家,是咱们大清真的这么好还是别有目的?我看咱们大清也该派些人去了解了解他们的国家才对。’”
雍正默然。从康熙末年以来传教士在大清的人数及发展势力愈来愈大,他也想到了这些传教士背后或许另有阴谋,可是光一个大清就让他心力憔悴,实在脱不出手去理会那些海外蛮夷,所以才只采取了驱逐的动作。
“你这个想法是好的。”他手指在炕桌上叩了叩,“前几天朕听十二弟说弘时也想出海看看,不如到时就跟爱卿的族人一起吧,也有个照应。”
镇国公允祹已经被他恢复了多罗履郡王的爵位,比历史上早了三年。而皇三子弘时则按着历史上所记载的已在八月初六那日“病死”了,实际上却让允祹在海宁弄了个叫陈弘毅的汉人户籍身份继续活着。
“皇上,这个……出海风险很大,随时有葬身大海的可能……”李荣保皱眉,一个皇子,虽然“已死”,可毕竟皇上知道他活着,如果跟着自己儿子族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