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6 / 9)
后宣了恪亲王妃进宫好几次,明里暗里都挑剔她没管好自个的丈夫,还说她不贤惠。若是在府里抬举几位温柔小意的良家子,还怕留不住男人的心。
恪亲王妃倒是真照太皇太后的话做了,反正如今她都生了三子一女了,这王妃的地位那叫一个稳妥的。所以她真从自个娘家那头找了个绝色的女子出来,她虽然不担心,可是也不想找个外人戳自己的眼。
这位姨娘初初倒是真拢络住了恪亲王的心,这位王爷愣是一个月没有去青楼楚馆。当时连皇帝都恨不得大赏一下这女人,毕竟隔三差五接到言官的弹劾他亲叔叔**的折子,他这脸上也挂不住。
可没过多久,这恪亲王又故态复萌了。
这一说还是好几年前的事情呢,如今这位王爷出入这些地方,旁人早就见怪不怪了。
而这也成为恪亲王和谢南风见面的地方。
皇帝已经在江南转了一圈了,早就让一众江南官员吓得魂飞魄散了。可这位偏偏如同神出鬼没一般,前几日还在金陵呢,不久就到了苏州,再然后就是杭州。这一路上被申斥的官员不知多少呢,不过这还都是些小鱼。
之前半路劫杀钦差大臣的都还没动呢,可是那一个个却也早已经是胆战心惊了。他们要是被查出来,就算是皇上再顾惜着往日的功劳,那也是个流放的命啊。
就见皇上对太皇太后的娘家何家,都那般秋风扫落叶般地冷酷,那些贪得无法无天的人可不会觉得自个的功劳比何家还大。
所以恪亲王派人去江南联系几人时,他们倒是有些动摇了。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的那段时间,在慷慨赴死到惜命这两个完全对立的念头中不断摇摆,就算正常人都会被逼疯。
古人打小就是受着忠君的思想长大的,可是真到了要赔上自个命的时候,一个两个这里头真能生出豁出去的念头。
你要问那古代怎么还有宁死不投降的人,你也不看看那些都是什么人。那些都是清官良臣,受着忠君爱国的思想长大,一路死磕着考上了科举,回头上朝就想着怎么明留青史呢。
这些人会去贪污?都是说笑话呢吧。估计这些清官的衣袖那真真叫两袖清风呢。
所以但凡会贪污而且是这种巨贪的,儒家那些教条对这些人都没用。如今真有了一线生机,那一个两个岂不是要抓住。反正这皇位之争,也是他们慕容家的事情,最后不管谁当了皇帝都动不了根本。况且他们要是不这么干,那就一个死。可是干了呢,好歹还能取得一线生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