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家事(7 / 8)
,才五块钱一个月,房子很宽敞,后面还可以隔开来做饭住宿。
赵明辉想办法将自己家里的缝纫机搬到了县城,找了两条凳子和几块木板拼了一张床,床上挂上麻布蚊帐,里面几乎什么都看不见。赵明月还用一块粗布将后面拦了起来,两个女人带着孩子在这里,其实有点不太安全。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思想上解放,还有各种犯罪念头的滋生,所以这才有了后来1983年的全国性严打。所以赵明月选择了离派出所很近的房子,但纵使如此,还是要自己多加防范才行。
缝纫机摆上来,赵明月亲手书写的“北京成衣制作”牌子挂起来,这店子就算是开张了。为什么要用北京这两个字呢,当然是为了广告噱头,小地方的人都向往大地方,觉得远的、大的,那儿的东西就是好的,更何况是人们心目中最神圣的首都。赵明月的确是从北京回来的,这衣服的款式目前也只有北京有,说是北京成衣并无虚夸的成分。
赵明月和二嫂去百货公司扯了两块花布,做了两件漂亮的连衣裙,挂在店里招揽生意。多余的布料给两个小侄女每人做了一身漂亮的小裙子,穿在身上当模特儿。漂亮的裙子和偌大的北京噱头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第一天来看热闹的人非常多,询价的也不少,来做衣服的却没有,估计还是嫌贵。二嫂心急地问赵明月:“妹妹,是不是太贵了?”
赵明月说:“不着急,看看再说。”
第二天赵明朗带了几个女同事过来,她们看着赵明月做的衣服,都觉得很漂亮,有两个人决定做一身衣服试试,于是生意就算开张了。
赵明月并不打算整个暑假都在家做衣服的,她只是在这里教二嫂做,二嫂本来就是个熟手,但是衣服裁剪得很普通,没有特色,赵明月就告诉她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收腰怎么收,做装饰怎么做。二嫂也是个很聪明的人,触类旁通,很快就学会了。
生意开张之后,接下来的就比较好做了。一般每天都能有一两笔生意,有时候没有,但到了周末,就不止一两笔生意了,所以完全可以达到赵明月预期的目标。二嫂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赵明月在县城呆了一个多礼拜,确信二嫂都学会了,便决定回北京了。二嫂还有点不舍得放她走:“妹妹,你要是走了,我怕我做不好。”
“没事,二嫂,就照你平时做的那样去做就好了,肯定没问题的。我在北京的店也开着呢,我同学一个人在那打理着,忙不过来,我得过去了。我跟三哥交代了,让他没事就来你这坐坐。二哥也是经常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