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内助(6 / 8)
才转身离开。
到了北京,赵明月陪着赵明朗玩了两天,就交给沈旭跃去陪伴了,她则将成衣店重新开了起来,最开始接的还是熟人的单,都是宋小蕊介绍来的。做着做着,以前的老顾客又都知道消息,渐渐都过来了。
去年她做的裙子款式今年大街上涌现了不少,这种衣服本来难度就不大,只要手巧一点,用点心思,都能学会。赵明月又换了几种款式,力求与众不同,这样才能不断地吸引客人。
放假之前,赵明月就已经和毛剑兰说好了,暑假的时候他们一起开店做衣服,到时候收入对半分,毛剑兰哪里好意思要一半的收入,坚持只要三分之一。两人推来搡去的,最后还是按照毛剑兰说的,她只要三分之一的收入。
赵明月负责裁剪,毛剑兰负责车线,碰到有难度比较大的缝合,就让赵明月来。两个人分工合作,配合紧密,效率就高多了。
赵明朗知道妹妹在北京开店,特意跑到店里来参观了一下,看见两个姑娘做的琳琅满目的漂亮裙子,觉得难以置信,自己的妹妹居然这么能干:“明月,这衣服都是你做的?”
赵明月说:“对啊,我裁剪的,我同学车线的。”
赵明朗说:“你从哪里学来的?”
“大众电影的杂志上,那些演员们穿的服装,我看看就会了。”
“妹妹,你好聪明啊,我真为你自豪。”
赵明月笑:“知道我有多能干了吧。”
沈旭跃在一旁笑着说:“是的,太能干了,让我有紧迫感。”
赵明朗说:“我也觉得有些汗颜。”
赵明月笑道:“术业有专攻,你们擅长的领域我就不行啊。”
沈旭跃笑着说:“我将来估计也就做个研究员了。明朗你还能做个医生。”
赵明月说:“我将来也就是个老师啊,做衣服不可能做一辈子的,我只能当做一个兴趣爱好来做。”裁缝这个职业,在服装工业兴起之前,还是非常吃香的,尤其是衣服做得好的人,那是很受人尊敬的,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国内服装业兴盛起来,手工制作的衣服被批量生产冲击得完全没了立足之地。无数裁缝师傅被淘汰掉,最后留存下来的大概不到百分之一,这一部分人,都是因为技艺精湛和机遇巧合转向了高档成衣制作,专门为有钱人量身订做衣服。上辈子,赵明月自己就穿过手工订做的衣服。
“有一门特长也是很了不起的,我好像都没什么特长。”沈旭跃感慨说。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