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回家(4 / 8)
踮起了脚尖,要够到那件背心还并不容易。那是个年轻女人,模样长得颇为清秀,不过很明显,身体上有残疾。这应该就是今年秋天过门的堂嫂,赵明刚的老婆。
年轻女人发现赵明月和沈旭跃在看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低下头去,赵明月赶紧笑着打招呼:“堂嫂,我是明月。”
“是妹妹呀,进屋来坐吧。”年轻女人冲她羞涩地笑起来,明显还有些新媳妇的娇羞。
赵明月说:“堂嫂你忙,我暂时不去了,晚点我来家看你。”
年轻女人点了一下头:“好,妹妹你去忙吧。”
赵明月和沈旭跃转身离开,沈旭跃悄声问赵明月:“这就是赵明刚的媳妇?”
“对啊,说是从小就患了小儿麻痹症,有点残疾,很可惜是不是?”赵明月看着刚才堂嫂的样子,模样多周正啊,虽然只说了两句话,但也足以证明是个很聪明有眼力价的女人了,要是没残疾,那该多好,不过要是不残疾,估计也轮不上赵明刚了。
“是挺可惜的。”沈旭跃说。
赵明月说:“走吧,先去我哥家,再去我二叔家。”
赵明月和沈旭跃在大哥二哥家都坐了片刻,聊聊天,说说北京的事,聊聊家里的收成,今年的雨水不太好,有点干旱,影响了收成,还好有茶叶这一块的收成,基本能够补贴上粮食收成的不足,但比起去年来,那还是要差不少。赵明月想到,马上就要包产到户了,到时候村里将茶山也按照人头分配了,大家都能自行支配,以后收成就会慢慢好起来了。
78年底,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冒险承包了田产,终于获得了粮食的丰收,这一激励措施使人们看到了填饱肚子的希望,于是不少地方开始效仿,而全国各地实现田产分配到户,还是要1982年。赵明月想,她或许可以帮助大家往前推一把,让月亮湾的村民们也早早享受到这个政策的福利,让大家在明年就开始包产到户,早点摆脱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早点脱贫致富。
回来的路上,赵明月跟沈旭跃感叹说:“目前这种生产方式弊端太多了,大家都没有积极性,干活都是在帮别人干,不是自己的活儿,效率低下,每年的收成连肚子都填不饱。”
沈旭跃说:“可不是吗,大家一出集体工,就开始磨洋工,采茶是按劳分配,大家的积极性就高多了。所以还是给自己干活劲头足一些。”
“你说假设把田产都分到各家各户去,你觉得收成会有增加吗?”赵明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