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6 / 7)
现在的古玩市场就有了宏观上的认识,一个赵老三而言,他儿子仿制,很低价的东西,通过拍卖行,转眼就几百万的到了这些人手里。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但也不难理解。
离开赵家,宝珠意味深长地对乾启说:“这顿饭我该请你!”正在她不知何处下手的时候,乾启倒是给她指了一条明路。
有醍醐灌顶的感觉,首先要明白这个市场艺术品市场,究竟这些艺术品被凭空喊出的天价,都流到哪去了?
以藏养藏显然只适合玩家,弄清楚这种大利益链里面的行道,才是可以开张吃三年的捷径。
乾启看她开心,笑着解释说:“我玩古玩以前,就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像这样。但有些东西,也是前段时间才想明白。”开了车门给她。
宝珠不明白,想了想,上了车才问:“想明白什么?”
乾启发动了车子,“也没什么,我前一段有点想偷懒,就也找了一个艺术品经纪,结果那人跑了,后来认识了你,我才发现,靠人还是不如靠自己,始终只有自己的眼光和知识不会骗自己。”
就像赵总收藏了十几年,因为自己不下工夫钻研,所以买来的东西还是多数不靠谱。
宝珠却摇头,“你这思路不对,收藏古玩的人,应该是出于喜爱,尝试靠近背后的文化符号,如果只是奔着真假去,那会少很多乐趣。”这话说的一点没有粉饰,是她对自家人才会有的口气。
乾启看了她一眼,也坦白:“大概还需要一个过程,我还没领悟到那么多。”
宝珠靠向椅背,“刚刚那个人,挺令人唏嘘。他买那些东西,花了不少钱吧?”
乾启叹气,“几个亿了,具体多少我也没问过。还好家里有钱,不然真不够他折腾。人不错,就是……”
后面的话不说宝珠也知道,人不坏,坏就坏在太有钱了。那一楼上千件东西,花了几个亿,却没多少真品。
“没人告诉他吗?”这种事情,难道就没人拉住,宝珠有点不解。
“帮不上忙的事,他除了买古玩,也喜欢找专家来看,每次都给人家很多鉴定费,有些人说了假,他就拿着书上的东西,和人家一条一条对,一定要说服专家,渐渐来的,就都成了只说好话的专家来。我也暗示过很多次,可你知道,我才入行两年,他哪里会听我的。”乾启说。
这下宝珠明白了,买了东西的人,都怕人家说假,她也遇上过不少,你说一点假,他翻出好几点来硬是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