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波又起(4 / 5)
写,不必手持卷轴悬笔写字了。”李治凑到他身侧,比划了几下。
崔渊在下头接道:“这雕版刻好了,便可印刷出成百上千份,比抄写更便宜,节省了不少时间,也可令这名家真迹摹本更快流传到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臣想着,不仅可做名家真迹摹本,《千字文》《急救篇》等各种启蒙之书,甚至于十三经等,皆可印刷出来。”
“不错。读书之人越多,朕能用之才也就越多。”圣人笑道,将那摹本仔细看了又看,“若不是你们说这是雕版印刷出来的,恐怕朕真以为是子竟又临摹了一份!很好!这摹本,确实将近九分神韵了!你们都曾见过王右军的真迹,也过来看看!”
众臣便都围了过去,传看着这份经折装摹本。
诸臣之中,以褚遂良书道造诣最高。他抬首看了崔渊一眼,双目中略有些复杂之意:“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褚公过誉了,不过是沾了能将真迹借出来,每日潜心揣摩的光罢了。”崔渊回道,“大王也曾提过,若能再求圣人多宽限几日,请褚公过来指点,说不得便能见到更出彩的摹本了。”这话他与李治二人确实私下议论过。然而,褚遂良是圣人的心腹重臣,恐怕也没有多少时间用在参悟《兰亭序》上。
褚遂良笑了起来,想了想,便道:“平日恐怕也不得空闲。待下回休沐之日,若能再去瞻仰一回真迹便足够了。”
“晚辈必当扫榻以待。”崔渊躬身行礼。
圣人听了,忍不住大笑道:“子竟,你居然公然拿朕的《兰亭序》做起了人情!”
崔渊依旧脸不红气不喘地回道:“眼见着两月之期便要到了,能让更多人见一见王右军的真迹,大家也必会更感念圣人的惠泽。”
“你若是打着耍赖不还的主意,那可是想错了!”
“圣人放心,臣一定会如期奉还。”
众人正其乐融融地评着这份摹本,推想着雕版印刷的用途,一位宫人满面紧张地奔了进来。在圣人身边贴身服侍的宦官听了她的低语,神色微微一变,立即快步走到圣人身边耳语了几句。圣人慢慢地收了笑容,面无表情的脸上多了几分不怒而威之色。
“诸位爱卿,你们且回去处理公务。雉奴、子竟,去偏殿等一等。”他吩咐道。大家都感觉到了浮动在殿内的压抑气氛,于是纷纷告退。李治、崔渊走在最后,尚来不及推测什么,便隐约听见圣人冷道:“将那伶人带过来!”
“伶人”?崔渊想起了王玫曾经提过的美少年“称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