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密友亲事(2 / 5)
一记谱系、练一练琴棋书画女红便罢,也不须拘着她们读书。哪能料到,她们竟对史书如此感兴趣,天天都缠着你阿爷问。有些问题,连你阿爷也答不上来,她们便写信去问七郎。几乎隔日便写一封,七郎也回了厚厚一叠。”
崔氏也掩唇浅笑:“七郎说,他让大郎去答妹妹们的问题,也很有些进益。不过,七郎到底事务繁忙,阿家便想着给她们请一位女先生,能教书,也能教礼仪,只是暂时在族内寻不着好人选。”
王玫想了想,便答道:“好先生确实难得,宁缺毋滥。不过,晗娘、昐娘也很不必舍近求远。不妨每天给我带信便是。我若不能回答,还有子竟呢。”她也喜读史书,因是后世之人,对某些事见解很是奇特。与崔渊讨论起来,看法却惊人地一致,也颇为相得。
李氏颔首道:“也是。若说礼仪与琴棋书画,我与十五娘便能教她们。寻先生不是件易事,慢慢来便是了。”
王玫又问:“阿娘,前些日子听十七娘提起,大房的族世母快要入京了。晋阳离京城也不算太远,怎么走了将近三个月?”三月中旬给晋阳去的信,如今都六月中旬了,还未到长安。别说崔八郎崔泓心急如焚了,便是王十七娘心里也担忧不已,生怕自家阿娘路上出了什么事。
李氏禁不住笑了起来,打趣道:“怕是八郎和十七娘都等急了罢。我也给晋阳去了信问询,听说阿崔想了几日,便将给十七娘准备的嫁妆都带上了。光是整理清点嫁妆便很费了些时日,又押送着二三十车一同上路,可不是慢腾腾的么?”
王玫对那位族世母不甚了解,叹道:“原来十七娘的性子却是像足了族世母,颇为决断。”
“十七娘的嫡亲姊姊三娘的婚事是你们族世父定的,婚后却十分不谐。好好的小娘子,闷得满腹郁气,没几年就病逝了。赵郡李氏还想再续姻亲,但十七娘与三娘年纪差得太多,便另娶了大房旁支嫡女。你族世母信不过族世父的眼光,这才将十七娘交给了娘家兄嫂照看。”李氏道,“这一回咱们家说了崔八郎,虽是旁支子弟,却样样都比那赵郡李氏子强多了。不论成与不成,你族世母都想让十七娘嫁在长安,索性便带上了她的嫁妆。她还在信中说,待十七娘出嫁后,她才回晋阳。”
王玫想到鸿胪寺卿崔家的乱象,便忍不住又问:“族世母打算在崔家住下?”
李氏看了她一眼,点点头:“毕竟是嫡亲的娘家兄嫂。咱们虽然同是太原王氏嫡脉,但早就分房了,血缘也离得很远。尤其咱们这一房,几乎整支都入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