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历史转向(3 / 5)
中除了茶饮,便没有旁的了?”崔渊似笑非笑,牵着她往外走。
“观主深得皇后殿下信赖,也算是好事罢。晋阳公主、衡山公主为观主说了好些话,青光观的香油钱想必再也不用发愁了,施舍药材、义诊之事也可惠及更多百姓。只是,青光观是博陵崔氏家观之事,迟早都会让有心人查出来,应该没关系罢。”
“咱们从未想过让姑祖母替崔氏一门求什么。就算有人查出来,也有益无害。”有时候,从善意的隐瞒当中,反而更能得见人品的高洁。
“说得是。叔母做下的这一桩桩事,都没什么太多的私心。便是想寻出什么差错来诋毁她,怕是也难以得逞。只是,毕竟接二连三的,风头有些太盛了。得了圣人、皇后殿下信赖固然是好事,我却担心……”因走出了院落,王玫并没有详细说下去。
崔渊理解她的意思,便道:“从前是什么态度,往后就是什么态度。越是深得信赖,地位便越稳固。不掺和那些事,也无人胆敢迁怒我们。”太子、魏王确实又生了拉拢的心思,却也不敢做得像先前那般明晃晃了。只各自差遣了杜荷、崔泌、崔泳来探路,他主持的文会回回必到,也教他得以从头到尾欣赏崔泌的“好”脸色。不过,奇怪的是,他们俩仍然没有将晋王放在心上。好似都觉得这位阿弟软弱可欺,不可能生出任何威胁。只要将对方除去,他们便能顺利登上大位。两人都如此执拗,认准了对方便不撒手,真不愧是嫡亲的兄弟。
“武氏之事,可有什么消息?”王玫便又问。
“应国公膝下二子三女。二子为元妻相里氏所出,三女为继妻杨氏所出。武家大娘嫁了鲜卑贺兰氏,育有一子;武家二娘前些年嫁回了母族弘农杨氏旁支,未得三载,便夫死归宗;武家三娘新嫁了郭氏。”崔渊回道,“他们家并未送小娘子入宫,所以我耗费了些时间,又查了几位娘子的性情。武大娘柔顺,武三娘守矩,唯有武二娘性情刚烈且颇有决断,大概便是那位武氏了。”
这消息令王玫完全呆住了,脚步停了停,才道:“她不曾入宫?”是了,长孙皇后还活着,便没有发生李世民闻武氏美丽召她入宫廷这一出。那么,她与李治之间也不存在私通庶母的丑闻了。李治就算偶遇她,对她一见钟情,纳她入宫,也不过是纳入一位寡妇而已,总比他爹纳了李元吉之妃好听些。如此,即使扶她为皇后,想必也不会招来众臣的激烈反对。历史再度发生了变化——也许李治的后宫不会像她所知的那样腥风血雨?
当然,最好的结果,便是她再嫁得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