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崔郎报复(3 / 5)
她便安心随着兄长走一趟大兴善寺便是。
时至初冬,长安城中却仍是到处热热闹闹,连文会都比往常多了不少,作士子打扮的青年人、中年人几乎随处可见。盖因十月正是各州府解送的举子齐聚京城的时候,需在尚书省列名报到备案并审核资格后,方能参加转年正月或二月的省试。而这样的景象,长安城的百姓们都已经习惯了,依然淡定地过着自己的日子。科举考试,此时仍是世族与富裕地主寒族专享的权利,距离他们实在是太遥远了。
举子们赶到长安后,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给达官贵人府上投文卷,或是在各类文会上博取声名。因此,各类文会活动的邀请帖子便格外受人关注。尤其是魏王幕僚出面办的文会,别说那些个不得门而入的外州府解送的举子了,就是国子学出身的眼高于顶的高门子弟,为了一张帖子也能挤破了头。每一回不请而至的人,都比拿着帖子过来的人多了好些。
这一回,在大兴善寺举行的文会也不例外。消息传开之后,未等拿帖子的客人们到齐,围观的举子们就已经来了一大群。他们也不在意是否有席位,而是自带了席子与茵褥,就地坐下了。料峭寒风之中,这些举子们哆哆嗦嗦地论起了诗词歌赋,只求得到贵人青睐——这样的精神,也足以让人感慨不已了。
元十九算好了时间,赶到了大兴善寺。魏王幕僚主持的文会,他自然不敢托大,但也不能如普通举子那般急切。于是,他做足了准备后,带上十来个精干的部曲,不早不晚地骑马而至。
中元节时摔断的腿,如今也早已经好全了。本以为今年运道格外差,不料祸福相依,眼下却得了这样一个好机会,他自是毫不犹豫地紧紧抓住了。魏王不是太子又如何?这位大王在文人当中的声望,别说太子——说句大不敬的话,便是圣人可能也及不上。他只是想借一借力而已,也并没有投入其门下的心思。这几日与元父一同仔细盘算了一番,觉得应该也没有多少风险,他这才自信满满地来了。
至于崔家与王家,拿到画之后,当然也并不是毫无反应。听闻崔渊径直住进了平康坊,王珂找过去,两人也不知谈了些什么,最终不欢而散。虽然崔家并未如他所期待的那般退婚,但能让两家生了间隙也算是达到目的了。至于王珂想找他的麻烦,且不说他周围部曲众多,寻不着时机。便是他当真下了狠心,得不到崔家相助,元家又如何会惧区区王家?
想到此,元十九勾了勾嘴唇。
九娘啊九娘,若知有今日,必定悔不当初罢。呵,嫁给他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