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京城解围铁骑显威吴郡平叛水军制胜〔一〕(2 / 5)
也不可能真不管。先不说道义,若只是朝廷真的出现变故,叛军下一步就会威胁到淮北,再加上黄河北岸的胡人,淮北两面受敌,这是身为淮北王的司马十七郎最不愿意见到的形势。
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起东南的叛军,淮北王只能先放下了隔在黄河北岸的胡人,他必须先稳住江南的形势。
此时卢八娘也分析了现状,得出了出他差不多的结论。
参考平定益州后,益州虽然表面上依然是朝廷的一个州,但是其实更像淮北的一个特区,与淮北的联系要远远多于朝廷。
益州与淮北间的贸易来往畅通,益州很多人到淮北来,商人来做生意,年青人来做工、参军,女孩子们嫁到淮北……在这些流通中,淮北的很多思想渐渐流入益州并成为主流。总之,如果在益州搞一个民意测验,淮北王的声望肯定要高于皇帝。
诸如民意之类的东西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总会有显出作用的时候。卢八娘想,如果解决东南沿海之地的乱局,淮北应该得到更丰厚的回报。
现实而功利的卢八娘得出这样的结论,南下是比北上获利更多的行动。平叛要比北征容易得多,富饶的南方要比荒凉的北地要有利可图,更何况在叛乱暴发的吴郡淮北王还会有一些声望,非常有助于事情的解决。
“这一次去南边平叛,让青山城的水军从水路过去吧,也算是练练兵。”卢八娘说。在平北城表面上淡出了政坛,但不等于她的实力消退了,其实她现在已经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并一直等待更多的发展机会。
司马十七郎知道王妃得了青山城后,因为不必交税,便组建了青山军,准备在任何时候协同淮北军作战。她在这支军队上花了很多的心思,设了包括陆兵、骑兵、水兵、火炮营在内的多兵种,还有随同作战的后勤、救护、宣传队等等。
除了一些标新立异的设置外,王妃对青山军还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军中所有的将领都必须识文断字,普通兵士们入伍后也要学习文化。这样就使青山军中最普通的兵士们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成为低级将领,随时扩大青山军的规模。
在青山军的成长中,自然少不了到淮北军中学习和锻炼,当然淮北军也会到青山军中看一看。所以全淮北都知道青山军的装备是最好的。不说做战的将士们,就是救护队中的救护员们身上都带着锋刃极好的刀,可以连发的攻击,在遇到少量敌人时以此自保。
司马十七郎看问题的眼光自然不止于此,他注意到的是,青山军中的青年将领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