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为奔丧名士辩忠孝出义愤众将挥老拳(二)(3 / 4)
“你就是在大营中又能陪我多久?总归是聚少离多。”卢八娘一笑,“新王府一定能很快建好的,那时我也会将大营这边的事情都处理好,我们就又见面了。”
大军出征在即,又是齐王的孝期,司马十七郎肯定不能在内院停留时间过长,卢八娘将他送走后叫来了平安,“你跟着王爷出征去吧,机灵点,别只死守规矩,多看顾他的身体。”
平安这些年一直是卢八娘的左膀右臂,马上听懂了王妃的意思,行礼道:“王爷出征在外,自然不能完全按死规矩做事,毕竟军中不同别处。小的虽然不懂,但是也知道如果饭也吃不饱,哪里还有力气杀胡人呢。”
此时的风气,守孝时不仅要禁酒肉,就是吃饭也要限制一定的量,很多孝子每天都要量出一定的米,多一点也不吃的。卢八娘见平安答的明白,便点头道:“那我就放心了,你也赶紧去收拾东西吧。”
送走了司马十七郎,卢八娘继续在淮北军大营里隆重地祭奠着齐王,直到满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将牌位送到了宗祠,在安置先皇遗诏大殿的侧殿,那里还有何侧妃的灵牌。从此后,淮北军中的祭祀程序就又多了一个步骤,在向先皇遗诏行礼后,再移到侧殿向齐王牌位行礼。
至于陆纪书和徐世昌,卢八娘也没有忘记他们,她非常关切地定期让人看望他们并送去补品,最后在他们养好伤后将他们送回了各自的刺史府。看样子他们会老实一段时间,以后再想插手淮北事务前一定能多想想再开口。
紧接着,卢八娘便按与司马十七郎商议的结果让旭儿进书房拜师读书。其实旭儿只有三岁,说读书实在是太早,但他作为淮北王世子进书房读书代表的是一种姿态,淮北王妃扶佐世子镇守大营听起来就是更顺理成章得多。
淮北王世子师傅选了两位,一位叫段泽喜,出身士族,年过五旬,著作等身,是淮北道德才学最出众的人物,他入选为淮北王世子师一点也不出意外。
另一位师傅就是邸荣了。他之所以入选,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立场。在淮北王慢慢形成了势力而与朝廷间有了明争暗斗时,邸荣一直站在淮北王一面,甚至在维护淮北王的利益方面,要比朱御史还要激进。
邸荣不只是北伐坚定的支持者,也坚决维护淮北王在藩地的一切权利,他还在认真考据过先皇遗诏后得出结论,先皇在遗诏中不只将战乱中的淮北封给淮北王,令他北上恢复故土,还表明了淮北王完全可以独立于朝廷之外,也不用受当今的朝廷节制。
这对于朱